一粒种一桌鲜的科技密码

本报记者 刘 成 2025-07-07 06:30:17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为种子基因编码优化忙碌钻研;育苗大棚内,优质种苗茁壮成长;果蔬基地中,鲜切蔬菜以最快速度完成质检装车,开启极速配送之旅……这些鲜活生动的场景,正是青岛市即墨区作为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生动缩影。从一粒种子的基因编码到百姓餐桌的鲜食体验,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国际种都现代农业的科技密码。

走进位于即墨区移风店镇的青岛硕丰源种业基地,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数据调查。“我们在育种材料的组配与筛选过程中,应用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高科技手段,现在每年开展几千个材料与品种的选育,公司已研发推广5代40余个品种,其中‘旱黄瓜’销售份额占据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以上。”负责人毛乃伟介绍。

近年来,位于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的即墨区移风店镇坚持在“一粒种子”上下功夫。通过统筹规划1.6万亩核心区、3.4万亩重点区和34万亩辐射区,科学布局种业总部、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等功能分区。该镇以“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为方向,精准对标荷兰种业小镇等国际标杆,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全力构建集种质保护、研发加工、种权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种子产业园,已吸引瑞克斯旺、韩国农友等23家种业全产业链企业入驻,研发和培育了500余个蔬菜、花卉品种,本土品种就地转化使用率达到70%以上。其中,瑞克斯旺的牛角椒种子占全国70%市场份额,韩国农友“秋宝”黄心白菜占东北市场60%份额,全域种子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

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熟练地穿梭在一排排绿油油的育苗架之间,他们小心翼翼地挑选健壮的白菜苗、黄瓜苗、西红柿苗,为长势喜人的嫩苗浇水管护,迅速地将选好的菜苗进行分类、装筐。不多时,一筐筐分类整齐、鲜翠欲滴的菜苗便被封箱装车。

育苗工人孙希红自豪地说:“今年以来已经卖出将近1500万棵苗了,前几天最忙的时候每天出苗量都得在50万棵左右。”这些优质种苗凭借着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势,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立足优质种源和定制化育苗优势,移风店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已建高标准农田17.9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近6万亩,发展3个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22个区级以上示范社、12个示范家庭农场,实现年产蔬菜60万吨,远销韩国、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凌晨3点,诚一果蔬基地内灯火通明,一场“从地头到餐桌”的时效接力正在上演。运往商超的发货车队刚刚驶离,工人们便马上进入社区配菜的准备阶段。车间主任王绪贺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两条生产线:“一条是凌晨3点发车、早晨7点抵达的商超专线;另一条是社区团购专线,上午采摘,当天送达。”据了解,诚一果蔬基地年加工蔬菜超1万吨,销售额破5000万元,“4小时锁鲜、8小时直达、产销直连”,让新鲜的蔬菜能够以最快速度摆上百姓餐桌。

从种子的精心研发,到优质种苗培育推广,再到大规模蔬菜种植,最后到新鲜蔬菜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形成“研发育苗—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终端销售”全链闭环,构建起从“一粒种”到“一桌鲜”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绘就着产业振兴、民生富足的美好画卷。(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