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元素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 刘 亮 2025-07-06 06:46:02

  对台湾青年利旭恒的采访是从电脑前开始的,因为这有利于他展示自己的室内设计案例。“这一张是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全聚德海外店,我们在吊顶上用的是天坛、故宫太和殿还有中央商务区的现代建筑雕塑,用倒装的方式展现北京的天际线,墙壁上是活字印刷术的汉字版本展示,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触摸’中华文明。”利旭恒说。

  利旭恒是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理事,2005年在北京创办古鲁奇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常年致力于餐饮酒店板块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工作,注重在设计中注入中华文明元素,设计方案在欧美、亚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落地。

  “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叫《八千里路云和月》,其中介绍了很多大陆的城市,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北京。”利旭恒告诉记者,儿时的向往引导着他扎根北京创业。利旭恒199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毕业后从事设计师工作。2002年跟随公司来到北京出差,利旭恒被大陆蓬勃发展的市场所吸引,便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利旭恒最初的业务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商,并因此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8年后,利旭恒决定把重心转移到餐饮空间设计上来,他说:“样板房与售楼处会随着一个房地产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展览,而餐饮空间设计会一直被不同的消费者看见,它的艺术生命是长久的。”在设计中,利旭恒和他的团队致力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审美标准有机衔接。“就是让这个东西一看就很漂亮,一看就是‘中国的’。”利旭恒这样解释他的标准。

  北京南锣鼓巷的“京扇子”店里,整面玻璃墙把光线引进来增加了各色扇面的质感,展现了“借光增色”的巧妙;台湾面馆内,屋顶上倒挂的筷子在烟火气中弯弯绕绕,中间形成了“曲水流觞”的水路图;德国餐馆里,百宝阁的隔离墙和椭圆形的空窗设计让人们领略“凭窗造景”的创意……利旭恒的电脑中收藏着他的诸多得意之作。正是凭借着一个个经典案例,利旭恒成功将中华文化元素嵌入设计作品,获得了国际设计界的高度认同和赞扬,先后荣获德国IF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香港APIDA室内设计奖等系列国际知名设计奖项。

  “我认为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质就是‘海纳百川,和而不同’,这为我们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创意空间。”在利旭恒看来,北京的胡同、敦煌的壁画、江南的园林,无不蕴含着可资借鉴取法的创意。

  让利旭恒充满信心的还有大陆经济发展的前景。“能够感觉到消费者对就餐环境越来越‘挑剔’了,餐厅更加重视空间设计。”利旭恒告诉记者,“即使在当前餐饮行业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我们的订单仍在增长,大陆经济发展的韧性是强大的。”如今古鲁奇的设计团队已经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20多人,他们计划让富有中国气派的设计作品在全球更多城市落地。(经济日报记者 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