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06:45:52
科技创新产业化面临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等挑战,亟需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支撑。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创新和生态培育,形成相对成熟的耐心资本供给体系,具有一定学习和借鉴意义。
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当耐心资本,吸引私人资本投向早期科技创业企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发达国家推出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政府层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吸引私人资本进入高科技产业发挥重要引导作用。2011年,美国出台小企业信贷计划,通过财政部设立母基金、遴选创投基金以及天使投资人,将联邦机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等连接起来,对科技、信息、制造等行业的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成立至今,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40亿美元融资,诞生了SpaceX、OpenAI等一批全球顶尖独角兽企业,有效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美国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采取多种措施扩大耐心资本资金来源。为鼓励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长期资金流入风险投资行业,许多国家对养老基金制度等进行改革,对长期资本投资范围和比例实施较为宽松的监管和优惠的税收制度。美国1974年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修改审慎人条例,同时大幅度降低税收比例,将风险投资总税率由49%降到20%,1978年又将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边际税率降为28%。上述举措有力刺激了风险投资发展,为风险投资长期支持高回报的科技创新铺平道路。目前,美国风投基金近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养老基金。英国2017年出台《养老金改革法案》允许养老金投资高风险资产,包括风险投资和成长型股权基金,同时还允许养老基金、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锁定期10年以上。
世界各国推动科技创新的经验表明,建立完善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良好的创业栖息地,进而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作为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区,美国硅谷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使创业精神转化成科技创新成果的环境和条件,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美国斯坦福大学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对企业开放大学实验室,形成“学术—工业”综合体发展模式,衍生出超千家企业,并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形成涵盖孵化基金、风险投资、法律咨询等的创新链条服务体系。
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推动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形成贯穿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长期资金“愿意投、敢于投、能退出”,营造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展壮大耐心资本良好局面。
积极培育耐心理念。耐心资本提倡的是忍受短期波动、不急功近利、坚持长期投入、看重长期回报、以“时间换空间”的投资价值观。要强化投资者教育和舆论宣传,提高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识并增强在风险评估、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耐心资本对企业和市场的长远影响,引导各类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形成尊重资本运行规律、注重资产安全性和稳定性、追求可持续增长的心理认同基础。
健全发展耐心资本的制度环境。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进一步巩固政府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耐心程度和资金供给。建立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对因不可抗力、政策变动或者市场风险等因素造成的投资损失,不追究决策机构、受托管理机构责任。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拓宽耐心资本来源,促使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耐心资本市场。推动探索由政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债”合理转化为耐心资本的资金来源。鼓励各类私人耐心资本发展,打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理财资金等成为耐心资本的堵点卡点。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让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投资动力。
营造良好的耐心资本发展生态。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地都试图在某些方面复制或模仿硅谷的成功经验,但大多数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对硅谷生态系统运作模式的理解有限。创业创新投资的长期性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政出多门、政策多变不利于形成稳定预期。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形成发展耐心资本创新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胡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