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东盟共话蓝色合作新未来

刘成 2025-07-05 18:43:16

7月3日至5日,以“蓝色伙伴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在青岛海天中心举行。活动由中国-东盟中心、青岛市政府主办,青岛市委外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国信集团承办,设置经贸合作推介、人文交流活动和青岛市重点项目参访考察等板块,300余名来自中国、东盟多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嘉宾出席。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致辞说,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城市风貌独特、工业基础厚重、开放特色鲜明。近年来,青岛将东盟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方向,双方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产业合作更加深入、文旅交流更加广泛、地方交往更加密切。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东盟有关城市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共同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加强重点产业对接,举办形式多样的人文活动,促进双方合作结出更多硕果,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中发布了2025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青岛倡议”,通过加强协同发展、强化产业对接、增进友城交往、深化教育合作、共拓旅游市场等五项举措,进一步深化青岛与东盟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助力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时发布了中国(青岛)—东盟产业合作机会清单,聚焦工业制造、海洋装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5个产业领域,共收录100余家企业的100余项合作意向,为青岛与东盟企业精准对接搭建平台。

在青岛海天中心户外南广场,印象东盟·东南亚风情街人头攒动。热带香甜水果、异域特色服饰、中国传统非遗、青岛城市文创……21个展位别具匠心。在这里,热带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激情碰撞,吸引了往来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云上海天”城市观光厅为东盟外宾留下了颇深印象。在369米的高空,从80层艺术中心的“文化导入”,到81层观光厅的“场景停留”,再到82层餐吧的“消费转化”,每一次空间转换,都是城市经济价值的叠加。这一全国首个“进阶式文旅综合体”的创新思路,也为东盟国家与青岛的文旅产业合作拓展了新的可能。

青少年是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生力军。活动现场,中国(青岛)-东盟青少年交流计划发布。该计划涵盖文旅、教育、环保、体育、艺术、传统文化等领域,通过举办6项主题交流活动,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深度互动,传承“和合共生”的友好理念,以青春之力共筑区域友好未来。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中国与东盟是驱动区域繁荣的双引擎,是维护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多边主义的坚定力量。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前不久,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这释放了推动开放型世界的重要信号。在全球经济深刻调整、新兴技术加快演进的背景下,今天活动的举办恰逢其时。在青岛,我们将共创未来、共同找到合作机遇,共建务实交流平台,将为本地区投资和贸易增长奠定基础。

活动中,青岛本地项目推介、实地考察均聚焦“海洋”这一关键词,释放出深度合作的最大诚意。东盟是青岛国信集团贯彻“创新驱动+国际化”战略、开展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合作伙伴。该集团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把海洋产业作为第一主业,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组建成立青岛海洋集团,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海洋领军企业。

在青岛海洋集团展厅,与会嘉宾聆听了集团“三条海洋产业发展曲线”的布局构想。

第一曲线是“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聚焦做强做优,旗下上市公司百洋股份,打造形成种苗、饲料、养殖、加工、远洋捕捞的全产业链,罗非鱼加工位居国内引领地位,五年再造一个海外新百洋。第二曲线是“以养殖工船和陆基循环水养殖为主导的垂直产业链”。聚焦整合提升,打造以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模式和以陆基循环水养殖为代表的设施渔业新质生产力。第三曲线是“海洋大健康产业链”。聚焦创新突破,通过“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基金”模式,打造“海洋特色、骨科权威、新质引领”的综合性大健康产业集团,实现“三年倍增、三年上市、百亿市值”。

当新的意愿在青岛萌发,新的合作在东盟延伸,恢弘的“蓝色协奏”,将为双方携手前行开拓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