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7万件

李思雨 2025-06-29 12:15:18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27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5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7万件。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设立了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全国80%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为17.2万家备案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保护,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在会上表示,保护中心积极搭建行政、司法、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渠道,成为高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便利窗口。今年1月至5月,保护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8万件,平均办结周期在2周以内;其中,直接调解纠纷1.1万件,协助办理行政执法案件近3000件,协助办理行政裁决案件5400件;各中心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828次,培训人员17.5万人次,为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今年1月至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开展三种专利优先审查8.4万件、快速审查11.6万件、延迟审查9300余件、集中审查13批次,授权了一批能有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价值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蒋彤介绍,在着力提高专利授权质量方面,通过严把专利审查授权关,严格依法审查,推动以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作为评判为主线的全面审查,特别是加强创造性审查,强化相同审查领域的质量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确保审查结果正确无误、授权范围清晰得当,不断提高所授权利的稳定性;同时,强化初审、实审、复审、无效各环节协调联动,增强质量提升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1%,授权质量保持稳定。

同时,在促进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方面,加强预审把关和申请受理端排查,依法依规将抄袭、拼凑、造假的申请在前端处置,防止干扰正常审查秩序。对诚信经营的创新主体和代理机构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引导创新主体更加关注申请质量。推动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共同推动专利申请质量提升。

蒋彤表示,近期将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在专利审查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提高检索专利对比文件准确度等方式,助力审查员更好理解发明构思、更快进行技术分析,为审查提质增效提供更有力支持。但当前人工智能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是辅助审查的作用,其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审查实践中,审查员必须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依法客观作出审查结论。(经济日报记者 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