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筑牢数字新基建底座

黄鑫 2025-06-19 15:45:10

在6月18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上,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表示,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中国铁塔基于210万铁塔站址、近百万座机房、470多种中高点位AI算法、7×24小时的电力保障和专业化的维护能力,形成了“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有力支撑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多年来,中国铁塔深化行业共享,助力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和更安全”的历史性发展。实现了站址更多,截至目前已累计承建基站超560万、室分173亿平米、高铁地铁覆盖6.6万公里;部署速度更快,从2014年以来平均每年建设基站规模,较之前翻了一番,超过90万个;网络质量更好,基站退服率和平均退服时长均大幅改善,网络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投资成本更省,通过创新和共享,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投资进一步节省,累计节约投资超千亿元,相当于少建百万座基站;数字底座更安全,通过智能运维、超级基站建设、应急能力提升和网信安全强化,网络韧性和健壮性持续增强。

张志勇介绍,中国铁塔将加强技术创新、做大共享文章、打造融合泛在的基础设施。

面向地面,助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中国铁塔持续深化资源共享,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发挥资源“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将铁塔打造成为中高点位物联网传感器集成体,服务于长江禁渔、耕地保护等。变“通信机房”为“数据机房”,中国铁塔拥有百万机房,站址资源紧邻用户侧,覆盖各类业务场景,是天然的理想边缘计算节点。中国铁塔将用好这些资源,加快融入国家算力体系,着力布局边缘算力网络,推动算力泛在化、随需化、普惠化。

面向空中,助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在低空,中国铁塔基于“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可以提供无人机起降、充电续航、存放和属地化的全时维护等服务。在高空,持续推动地面通信网络与卫星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面向地下,助力地下遮蔽空间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地下和室内以及众多隧道等遮蔽空间,探索“室分+信息化”应用,推动“通信室分”向“数字室分”转变,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地下空间、遮蔽空间治理能力,支撑地下导航、智能驾驶以及设备设施智能监测维护等信息化应用,赋能数字化生产与智慧化生活场景。

张志勇表示,中国铁塔致力于打造智能、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能力升级。未来,将更智能。采用AI等智能化手段,通过平台和算法加快推进设备设施的无人巡检、远程管理、智能运维,使210万点多面广的站址资源“看得见、管得住、维护好”,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铁路巡线、交通管理、国土监测、电力等多种场景。

更绿色。通过基站能源管理系统、空调智能改造等手段,有效提升基站能耗管理水平。同时,把握“光储直柔”的技术趋势,通过光伏、储能、直流供电、柔性用电来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应用,推动基站叠光加风,向着“零碳基站”迈进。

更安全。按照工信部部署,着力强化应急指挥预警、空天通信保障、地面网络抗毁、通信保障队伍、应急装备保障、应急物资储备、产业支撑服务“七大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有效增强通信网络的安全和韧性。

2025-06-19_11:12:15:243_3526102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