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现场也是就业一线

贺建明 2025-06-16 16:55:02

旺久(左)在何伟带领下铺设下水管道。贺建明摄

“旺久,开挖下水道沟渠之前,务必先确定排水方向哈,坡度记得要留够嗦。”“哦呀,何大哥。”

在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昂仁县)一标段施工现场,一场四川普通话和藏式普通话的交流正在进行。

重建现场也是就业一线,重建项目推行“重建+就业”的创新模式,精准落实增收政策,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建设。

农闲时节,29岁的拉孜县查务乡那布西村村民旺久也曾辗转各地工地打零工,贴补家用。这次,乡政府组织他和乡亲们参与家门口的项目建设,继续担任小工的角色,旺久却没那么“情愿”了。

“做小工,每天搬运水泥、沙石建材,现在我有把子力气能干,过几年怎么办?再说了,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的小工也越来越少。我得提前给自己谋划。”旺久坦言。

工作间隙,环视工地,旺久注意到了来自四川的水电工何伟,随即拜师学起了艺。尽管相识时间不长,但旺久的出色表现已经赢得了何伟的认可:“旺久聪明,很多操作工序要领给他一讲,他就能明白,人也吃苦耐劳,我有信心教好这个徒弟。”

“学会了水电铺设技术后,旺久日工资能从200多元涨到400多元,我们也鼓励当地群众学技术,多做一些技术性工作。”项目承建方四川建悦晨建设有限公司现场技术负责人万豪说,目前,项目现场每天工人是310人,本地用工日均60人左右,其中技术型工人有30多人。

“手腕要这样翻转,铁丝才能吃上劲。”“砌墙要‘梅花丁,十字缝’。”……钢筋绑扎、内墙砌筑等各项工序的施工现场,师傅们亲自示范、绘图讲解,夹杂着汉语和藏语的交流不时传来。“学会了水电铺设技术,以后去阿里打工也能用上。跟着何大哥把技术学扎实,说不定将来也能当个小包工头承接项目。”旺久羞赧地说。

旦增南木加介绍项目规划、施工进展情况。贺建明摄

重建项目动工开始,昂仁县卡嘎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旦增南木加就吃住在现场,帮助施工方协调本地用工便是他的工作之一。他说:“吸纳群众参与重建项目,既能满足他们就近就便就业的需求,更让群众以建设者、监督员的身份全程参与项目,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障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技能、建家园的火热景象,在灾后重建的各个工地随处可见。重建工程不仅建设了美好家园,更搭建了长效增收平台;受灾群众收获的也不仅是新家园,更是通向美好生活的新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