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武陟:秸秆再利用 “包袱”成“财富”

夏先清 2025-06-16 16:54:17

近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圪垱店镇郭庵村一处收完小麦的“光头”地里,记者看到残留的小麦秸秆在搂草机、打捆机的默契配合下被卷入机器尾部容器,经过旋转、压缩、捆绑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紧实的秸秆捆整齐地排列在田间,为丰收画卷再添一道靓丽风景。

“以前麦收后最愁的就是这小麦秸秆,烧了污染环境还违法,堆在地里又耽误种花生。现在好了,秸秆经纪人开着机器上门服务,打捆、收运一条龙,既省心又省力,一举多得,真划算!”看着自家200亩地里的秸秆被打包运走卖给养殖场,武陟县圪垱店镇郭庵村种粮大户郭修虎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今年50岁的郭修虎是种地20多年的“老把式”。他口中的“秸秆经纪人”,是武陟县秸秆综合利用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连接起种植户与养殖户,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秸秆的产业化、商品化离田。

跟着满载秸秆捆的运输车,记者来到武陟县圪垱店镇郭庵村养殖户崔发生的肉牛养殖场,仓库里金黄的秸秆捆堆积如山,它们经过简单的加工成为肉牛的“口粮”,完成了秸秆离田的最后一环。

“俺养牛15年了,现存栏40多头,一年光消耗秸秆就得近百吨。过去都是从外地买秸秆,成本高、运输麻烦,今年跟咱村里的秸秆经纪人合作,方便多了,一个电话,附近打好捆的秸秆就直接送到场里,省了不少钱。”崔发生说。

有的小麦秸秆卖了钱,还有的还了田。在武陟县龙泉街道南贾村沁河滩区的农田里,记者看到旋耕机、玉米播种机等正联合作业,机器轰鸣声中,小麦秸秆被粉碎成不足5厘米的碎屑,均匀地混入土壤表层,为后茬玉米种植提供肥料保障。

“今年我种了500多亩小麦,秸秆全部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拖运的麻烦,还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每亩地可以减少化肥投入30元左右,并且这样处理后还能提高玉米种子的成活率。”武陟县龙泉街道南贾村种粮大户慕小军说。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核心是抓好离田和还田这两个重点环节。”武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家斌说,小麦秸秆无论是粉碎均匀抛撒后直接还田、堆腐后还田,还是通过饲料化“过腹”还田,都能有效补充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有效破解秸秆焚烧污染难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今年“三夏”工作开展以来,武陟县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和产业培育,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多种利用途径,让各类农作物秸秆就地变废为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统计,今年武陟县小麦种植面积72.1万亩,小麦秸秆总产量约55.5万吨,还田量约50万吨,离田量约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镇二铺营村的麦田里,秸秆打捆机正在作业。王琳锋摄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镇二铺营村的麦田里,村民正在装运小麦秸秆捆。王琳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