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波:零关税政策为非洲带来大机遇

2025-06-16 06:50:41

非洲大陆资源禀赋优越,劳动力充沛,但面临粮食安全、贫困、气候变化等挑战。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

据商务部数据,零关税政策自2024年12月1日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今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同比增长56.8%。中国不仅持续降低非洲输华产品关税,还不断扩大非洲农产品的输华准入。目前已有18个非洲国家的22种农产品新获得输华准入,对华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品类不断扩大。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当一些国家挑起关税战、贸易战时,中国宣布实施零关税政策尤为珍贵。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了相关国家产业发展、增进了当地民生福祉。

探索经贸合作新路径。中国积极支持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用足用好零关税政策,2024年11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门设立了非洲产品专区,组织国内专业采购商与非洲参展商洽谈,助力非洲特色优质产品开拓中国市场。赞比亚的蜂蜜、贝宁的菠萝、马达加斯加的香草等特色农产品受到热捧,成为进博会的网红产品。在非洲国家看来,进博会不仅是一个经贸合作平台,更是推动非洲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契机。

扩大非洲对华出口。零关税政策成为促进非洲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卢旺达干辣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辣椒种植已成为其重要出口产业。马达加斯加羊肉获得输华准入,这是中国首次从非洲国家进口羊肉产品。正是受益于零关税政策,卢旺达、马达加斯加的农产品能够以更大的竞争优势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10月,乌干达、塞拉利昂和马达加斯加的野生水产品正式获得对华出口资质,非洲水产品开始更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中非合作在农业和渔业领域进一步深化。如今在中国市场上,来自非洲国家的咖啡、芝麻、花生、菠萝、腰果、牛油果和各种水产品以其特色优势受到广泛欢迎。

推出系列优惠政策。中非发展战略对接不断深化,中国在非洲产业发展、兴农惠民以及双边贸易往来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特别是零关税政策促进非洲国家对华出口,有力推动其产品多元化和规模化,显著惠及当地农业从业者。近年来,一批非洲国家实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深化中非互利合作。据非洲开发银行数据,2024年非洲经济增长率3.7%,超过全球3.2%的经济增速,预计2025年将增至4.3%。在地缘政治紧张和全球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非洲经济表现出韧性与活力。对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有助于其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更好享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年来,有力带动中非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全球南方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其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作为全球南方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国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中国大市场为非洲等全球南方伙伴提供新动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携手汇聚全球南方合作共识,稳步推进全球南方发展振兴。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将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开放合作是人间正道,互利共赢是民心所向。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是中国更大力度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展示了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努力。中国较低的关税水平,不仅为全球优质商品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多样性选择,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国坚持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机遇,把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大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坚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