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城市更新路演推介活动暨城市更新研讨会举办

唐一路 2025-06-12 16:18:27

以“更持续·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城市更新路演推介活动暨城市更新研讨会日前举办。记者了解到,上海通过科学制定专项规划、完善金融财税支持、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在城市更新中创新政策供给,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资金平衡与可持续性难题,为世界提供了上海经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共同主办。

意大利特雷卡尼文化集团总裁、中意政府文化论坛意方主席马西莫·布莱表示,城市更新需“激活承载集体认同的历史要素”。上海在这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如外滩“第二立面”的更新中,上海采用“绣花针”式的渐进式改造,既保护历史文脉又实现功能升级,通过保留141栋历史建筑并植入新功能,重塑“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文化价值;张园更新项目通过“修旧如故”的手法,将石库门里弄转化为文化创意空间。此外,上海还通过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在外滩海关大楼设立常设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东西方文化互鉴。      

从焕发新生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到功能复合的滨水活力空间;从老旧小区“蝶变”的幸福社区,到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园区;从“一江一河”两岸的世界级会客厅,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温暖的烟火气…… 作为全国超大城市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上海率先将中央政策落地为具体实践:通过颁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模式,并成立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作为统筹平台,形成从市级统筹到区级实施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据悉,近年来,上海通过“两旧一村”改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民生工程,实施零星旧改26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61万平方米,城中村项目启动31个,改善了约4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上海的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空间的再造,更是城市功能的重塑、生活品质的跃升、文化记忆的延续和发展动能的转换。      

此外,“立法先行、规划引领、动态评估”的制度设计,为上海城市更新提供了长效保障。以民生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机制创新既保护了历史风貌,又平衡了开发的成本和收益。同时,上海创新通过规划师、设计师、策划师“三师联创”的工作机制,将专业力量下沉到社区,从而确保更新方案贴近居民需求。上海还通过建立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整合高校、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招商蛇口华东区域、上海公司总经理温恩奇表示,“招商蛇口上海公司通过多主体协作,打造了‘江河三里’的三大城市更新标杆项目,以及‘海上·清和玺’的‘两旧一村’作品。我们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提升居住的生活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形象的双重提升,实现了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共同成长和同频共振。”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表示,城市更新已从物理空间改造转向“融合经济、社会、生态治理的综合战略”,上海已在这一趋势浪潮中走在前列。联合国人居署城乡政策、立法和治理部门负责人Remy Sietchiping博士提出,上海的黄浦江滨水空间改造项目通过把历史风貌保护与绿色基础设施结合,减少了约30%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典范。      

会上同时启动上海城市更新项目路演推介,上海城市更新技术中心、2025“城市更新发现官”观察点揭牌,“长三角城市更新生态伙伴计划”“长三角城市更新地图”启动等。由联合国人居署与上海大学共同发起,新华指数研究院支持的“世界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同步启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上海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全球城市更新指数”,旨在为全球城市探寻“美好生活”的治理新路径,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