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18:13:42
眼下正值小麦成熟季,山东菏泽市巨野县85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农户利用农机抢抓农时开镰收割,确保小麦。
在巨野县太平镇林屯村的麦田里,5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吞”进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在麦田间画出一道道整齐的“丰收线”。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田野里奔跑的收割机相比平常的不仅宽幅加大了,而且马力也足了,从每秒收割量几公斤到现在的10公斤、12公斤的大马力收割机,跑出了夏收加速度。
据巨野县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周长领表示,全县上阵的农业机械有12000多台,小麦收割机接近3000台,其他农机超万台,机收率高达99%以上。另外,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大幅度提升了作业精度与效率,单机日作业能力突破千亩。
在核桃园镇农机大数据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全镇56台联合收割机作业轨迹。该镇农机站长丁爱荣介绍:“‘三夏’期间,各类农机具500余台随时‘接单’,确保小麦如期收割。我们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可实现夏收、夏种、夏管机械化作业无缝衔接实测数据显示,这种‘云调度’模式使农机利用率提升30%以上,有效解决传统作业中的供需错配问题。”
科技赋能不仅作用于田间,更延伸至产后加工与资源循环利用,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增量。在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秸秆打捆机高效运转,全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2%。“仅秸秆一项,每亩增收140元,全镇年产值约400万元。”核桃园镇农技站长黄连国介绍说,昔日焚烧的“生态包袱”,如今成为造纸、养殖业的“绿色财富”,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仓储环节,巨野县引入“数字粮库”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闭环。智能仓储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降低储粮损耗40%。
近年来,巨野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足、用好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手段,以“农机升级+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