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18:13:26
窸窸窣窣,沙沙沙沙……走进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凤头村蚂蚱养殖基地,70座养殖大棚整齐排列。掀开棚帘,成千上万只蚂蚱正趴在翠绿的牧草上大快朵颐。听到脚步声,这些“小精灵”瞬间腾空而起,“扑棱扑棱”飞窜,场面蔚为壮观。
“可别小看这些蚂蚱,它可是咱村的‘金疙瘩’!”辛集镇凤头村党支部书记秦其斌一边弯腰将怀里的牧草铺撒到棚内,一边笑着说。2023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外出考察学习,发现蚂蚱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且本地气候适宜,经过多轮会商决定流转20亩闲置土地,投资建设蚂蚱养殖基地。
“东亚飞蝗”是该基地养殖的蚂蚱品种,一年可产四五茬,年产蚂蚱6-7万斤,村集体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周边4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
据了解,去年村集体依托蚂蚱养殖产业基础,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链条,建起了蚂蚱加工“共富工坊”和冷库,除了卖活虫外,还开发了蚂蚱串等初加工食品,蚂蚱经过去翅、清洗、油炸、穿串、包装后冷冻销售,深受烧烤行业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合作社的蚂蚱在潍坊、济宁、深圳等省内外多地畅销,每年销售收入15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我们今年计划改建3000平米的养殖大棚,把养殖产量和效益提上来。”望着成片的养殖棚,秦其斌信心满满。
近年来,沂南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种养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同样将特色养殖做成大产业的还有湖头镇湖头村村民姚为兵。据介绍,金蝉卵从下地到长成金蝉需要2到3年时间,每年五六月份投放,六七月份收获前几年种下的金蝉。
“高峰期一亩地能产金蝉一万多个,平均下来每亩地保底有6000元至7000元的收入。”种植户姚为兵说。如今,在沂南县各类独具特色的特色养殖产业蓬勃兴起,它们不仅为农民开辟出多元化的增收途径,更如同源头活水,充分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