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举行

杨忠阳 2025-06-07 21:16:38

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举办的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一汽、东风、长安、吉利等试点企业代表和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进行了交流。

汽车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报废回收潜力巨大。据测算,每年汽车生产消耗的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超过4000万吨。2024年,我国报废汽车回收量达到787.2万辆。实施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对加快工业领域绿色循环低碳转型、提高汽车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索建立易推广、可复制的汽车产品EPR制度实施模式,2021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遴选11家汽车生产企业联合6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试点名单,正式开展中国汽车EPR探索。试点实施以来,各试点企业压紧压实试点任务目标,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回收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效应显著,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各试点企业已顺利完成试点任务,达成汽车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可回收利用率、再生原料使用比例分别提升至75%、95%、5%的既定目标。”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表示,试点实施过程中,在工信部节能司等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汽数据充分发挥行业第三方的独特作用,搭建行业沟通桥梁,与行业一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规律的汽车EPR管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构建行业协同平台,促进产业生态共建。充分整合行业资源,累计举办15次行业交流会、13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调研活动,建立覆盖整车生产、回收拆解、资源利用的全价值链沟通平台,组织7次“EPR企业行”品牌活动,推动行业经验交流与技术共享,助力行业企业完善EPR管理体系、孵化企业间合作项目、提升报废汽车资源利用水平。

二是健全配套标准体系,确保相关工作有规可依。一方面,牵头编制并发布《车用再生塑料使用规范》系列团体标准,围绕含量验证与计算方法、试验方法、供应链管理要求 及可追溯性等环节制定技术规范,填补行业空白。另一方面,支撑编制并发布《报废机动车回用件及再制造件交易溯源技术规范》等3项资源综合利用国家标准,为报废机动车拆解产物高值化循环利用提供渠道建设指导,促进回用件、再制造件等循环零部件规范化推广应用。

三是打造信息化平台,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建立中国汽车产品EPR公共服务平台,内置“报废回收网点管理”“报废回收数据管理”“实际两率计算管理”等8大功能模块,累计为29 家企业收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资源综合利用信息300余条,全面提升汽车行业EPR履责信息公开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协助汽车生产企业推动EPR工作落地与实施,促进汽车产业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

冯屹表示,未来中汽数据将立足行业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发起新能源汽车EPR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探索EPR管理中国方案;同时,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此外,还将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助力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