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东北三省一区有效发明专利达19.5万件

李思雨 2025-05-30 22:30:03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30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东北三省一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9.5万件,同比增长10.2%;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16.1万件,同比增长7.7%;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7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556件,地理标志总量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立足东北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服务东北地区前沿技术研究,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开展新能源、煤化工等领域专利分析,天津中心开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专利导航,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24年底,东北三省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4.6万件。着眼东北地区产业基础,布局建设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加强对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立足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布局建设乳业、草产业、新型储能、矿产及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作出贡献。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指导“蒙”字标、“龙江品质”“辽宁优品”“吉致吉品”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加强亚冬会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亚冬会特殊标志许可合同备案受理窗口,促进冰雪经济发展。

壮大地理标志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东北地区已高标准建设1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实施6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发挥地理标志在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五常大米、长白山人参、盘锦大米、苏尼特羊肉等品质高、声誉好的农产品进行重点保护。持续推动地理标志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东北地区地理标志产业直接产值接近780亿元。

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高标准建设专利代办处、商标业务受理窗口等服务机构,推动各类业务“本地办”“就近办”“网上办”,提升知识产权业务办理的便利性。连续多年向东北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等派驻知识产权专员,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和专利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机制,目前东北三省一区已与对口帮扶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在人才联合培养、服务协同创新、监管协作联动等事项开启合作。指导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辽宁、吉林等地已汇聚百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园区。(经济日报记者 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