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18:53:50
在5月27日举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论坛上,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文化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等方面专家,就数字时代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路径、新模式、新生态、新图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媒介剧变会催生伟大的编辑家。不管媒介如何变化,有一个最根本的底层逻辑始终在起作用——媒介给我们开辟了面向更广大的人群的空间,给我们空间被敞开的巨大的可能性,就需要有人担负起这个责任,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知识供给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也正在以颠覆性力量重塑教育出版行业。“我们深信,唯有在‘解构与重生’的辩证逻辑中,积极探寻‘破局与跃迁’的变革之道,教育出版才能穿越激流,行稳致远。”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说,“教育出版与AI的深度融合,要在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真正实现飞跃,有四件事尤为关键。首先定位求准,锚定教育出版新坐标;二是场景求变,构建智慧学习新范式;三是内容求真,彰显知识数据新价值;四是能力求新,迭代团队能力新基因。”
“‘出版+人工智能’将不断突破传统出版想象空间,创造出版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实现转变。”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砾辉分享道,如从“内容共创”转变为“价值共生”。未来出版业竞争的关键不在满足已有用户的需求,而在和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创造未知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在共生中共享价值。“同时,深化与影视、动漫、文创、游戏、教育、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进一步延展生态圈,开拓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实现产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吉述认为,数字化的最大意义不是让我们把图书做得更好,也不是卖更多的图书,而是形成新的业态。所以,出版业的技术应用,必须聚焦在产品与产业创新上。“技术创新必须有专业技术团队支撑。目前,出版机构在发展创新业务过程中对技术不敏感,产品开发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专业技术队伍。”宋吉述指出,要建立专业技术队伍,提升全员技术素养,补足出版业技术能力短板。“全员技术意识和技术能力亟待提升,某种意义说,这是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为,数字化作为基础技术革命,重要的是产业创新,而产业创新更多的是需要业务人员参与,因此全员技术素养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