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鄄城:种出“科技蒜”铺就致富路

王金虎 2025-05-24 19:07:53

这两天,走进山东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张垓村,成片的蒜田里,一垄垄大蒜铺展如绿毯,蒜香氤氲。60余名村民在绿毯般的蒜田间穿梭,随着挖蒜、剪茎、装袋的流畅工序,一袋袋饱满的蒜头整齐列队,空气中跃动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桑胜全创新的“太空+传统”双品种战略,正在这片80亩土地上书写现代农业的精彩篇章。

“这颗太空蒜经航天育种,抗病性强、早熟15天,每斤比普通大蒜贵0.3元左右;辫子蒜耐储高产,亩产可达4000斤。”桑胜全轻捻着洁白如玉的蒜瓣解释。科技赋能下,他的“时空组合拳”巧妙布局:太空蒜5月抢占早市,辫子蒜随后接档,配合蒜椒套作模式,让土地产出效益倍增——大蒜每亩创收5000多元,后续2000斤辣椒再添4000元收益。

据桑胜全介绍,他的蒜头主要销往济宁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金乡市场有严格的分级标准,蒜头直径5厘米以上算一级品,价格能高出20%。”桑胜全指着正在装车的蒜袋说。为确保品质,他聘请了专业分拣团队,按大小、品相将蒜头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分别销往高端超市、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这种精细化运作,让他的蒜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收购价始终高于周边地区0.1-0.2元/斤。

此外,桑胜全的蒜头还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电商平台,他的太空蒜直供长三角、珠三角高端餐饮企业,辫子蒜则进入山东、河南等地的深加工车间,制成蒜片、蒜粉、黑蒜等产品,附加值提升3-5倍。

在30公里外的什集镇黄口村,郝串串的150亩大蒜种植基地里,200余名村民手持工具,在蒜垄间穿梭忙碌。他们熟练地刨蒜、抖土、捆扎,一捆捆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大蒜整齐码放,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郝串串也是采用复合种植的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蒜在秋季播种,次年春夏收获,收获后及时翻耕施肥,便可种植玉米。玉米生长周期短,秋季收获后又能为下一季大蒜种植做好准备。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

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郝串串在销售环节也是动足了脑筋。收获后的蒜薹和大蒜会被及时送入冷库储存,通过错峰交易的方式,避开集中上市的价格低谷,待市场行情回暖后再进行销售。鲜蒜3000斤制作成干蒜后是2000斤左右,但价格从1.5元一斤变成高达4元一斤,通过这种科学的经营模式,在市场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为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统计,目前鄄城县共种植3万余亩大蒜,预计年产鲜蒜6万余吨,全县大蒜产业带动就业超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