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改革试验田成发展新引擎

2025-05-20 06:44:57

  天津保税区海关工作人员对即将出口的高空作业平台进行监管检查。 阎志峥摄(中经视觉)

  今年是我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10周年。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海介绍,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增长73%,突破3000亿元大关,有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连续多年位列前三,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

  从进口保税租赁“异地监管”到车厘子“秒”通关,从RCEP“纸黄金”到预裁定展期改革,制度型开放的“天津自贸经验”正飞越山海,迈向世界舞台。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率先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制度先行结硕果

  近日,82台进口中规路虎汽车在天津口岸顺利通关。“新模式让进口通关更便捷。今年一季度,公司在天津港综保区共进口中规车489台,缩短了通关时长,降低了成本。”天津港保税区天瑞物流有限公司经理张冬旭说。

  天津海关充分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创新推出“一项一台”进口中规车报关单抽样模式,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今年一季度,天津保税区海关共查验进口中规车3476台,货值3.5亿元。

  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命题,立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高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主动对标对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组织落实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

  2024年5月,天津海关为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的一批进口永磁同步电动机等货物办理了归类预裁定展期业务,凭借新的《预裁定决定书》,企业进出口贸易可继续有据可依。

  “部分企业生产周期长,在以往归类预裁定到期后,需要再次提交预裁定申请,等待海关重新审核企业资质和商品信息。如今,企业在办理完成展期业务后,相关货物无需重新进行归类预裁定审核,就可以在已有的预裁定决定上延长3年适用期限,为企业简化了申请流程,节约了申请时间。”天津海关关税处副处长崔家杰说。

  “今年,公司看准塞尔维亚市场独特的贸易优势,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在海关的帮助下,我们申请了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客户将节省关税成本1.7万元。”天津市全福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贤华说。

  天津海关积极推进包括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与天津市商务局携手开发上线“天津市RCEP关税政策查询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等签证便利化措施。2024年,天津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5.9万份,同比增长9.0%,出口享惠货值268.1亿元。

  创新监管惠民生

  今年3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阿那亚艺术中心内,标有“保税展示”字样的艺术品展览区颇为引人关注。

  “这2件艺术品通过保税展示的模式从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运到秦皇岛进行展览。作为本次参展商品的经营方,我们很幸运能通过保税展示方式跨区域参加此次展览,既能缓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费,又可加快展品的流转速度。”中合澳亚(天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张经理说。

  针对艺术品展览展期短、价值高等特点,天津塘沽海关与秦皇岛海关文化艺术品跨关区展示交易异地监管,通过协作分工,共同做好保税展示业务的审核、担保管理、实货进出综保区及现场检查巡查等监管服务事项,显著提升了展品在京津冀地区的物流效能和周转效率,降低其担保、仓储、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1周年,天津海关充分发挥天津口岸优势、技术优势,牵头做好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工作。不久前,三地出台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工作方案,“京津冀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联动协作模式”等3项方案作为创新成果在第三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发布。

  随着大型集装箱班轮斯塔马蒂斯号驶进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约1万吨车厘子将在完成查验等工作后送达京津冀消费者的餐桌。这条2024年初开通的车厘子直航快线,从智利出发,直达天津东疆综保区,加上“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智能冷链”等一系列高效政策助力,让车厘子运输时长缩短一周。

  天津东疆海关查验一科科长孟昭然说,新鲜水果对通关效率要求更高,这批车厘子采取的是“人等箱”模式,能实现“即到、即查、即放”通关,监管部门还通过智慧海关建设与智利方面实现相关监管数据的自动互认。小小的车厘子,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2024年以来,东疆海关以冷链进口监管模式为切入点,在车厘子等高端果品、西班牙火腿等优质肉类上创新突破,全面升级船舶“零待时”举措。天津东疆综保区依托口岸、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功能优势,正加快打造京津冀“城市大冰箱”。

  巩固优势增动能

  天津依港而生、因港而兴,港口的蓬勃万象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气”,以港口为牵引、以产业为引擎、以城市为载体的港产城融合新图景次第展开。

  2025年3月,在天津海关监管下,来自巴西的4万吨进口铁矿砂在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保税仓库完成混配作业,这标志着天津口岸第一票保税混矿业务正式落地。在办结海关监管通关手续后,这批保税混矿将运往国内钢厂进行后续冶炼生产,无需再次加工,可直接作为原料投入生产。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调度部副主任郭佳龙说:“这就像将原料超市从国外搬到了国内企业家门口,国内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选择矿石的品种和混合比例,作出更加精准的产品调整与供应链优化,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速度,保障了供应链、产业链安全。”

  面对保税混矿业务蕴含的巨大潜力,天津海关赴天津港集团、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以及多家矿产进口企业、贸易企业调研,共同研究推进保税混矿业务辐射范围,积极配合各功能区加大项目招商,吸引金、银、铜等保税混矿项目落地。根据预测,保税混矿业务的落地将为天津港带来每年约200万吨的铁矿进口增量,贸易额近2亿美元。

  与保税混矿业务异曲同工的是“保税租赁+保税展示+再租赁”模式。保税租赁是租赁企业和承租企业以综合保税区内保税货物为标的物开展的进出口租赁业务。“过去,我公司的海工平台在租赁合同结束后,若没有找到下一个承租方,必须退运回天津东疆综保区,仅拖运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在‘保税租赁+保税展示’模式下,平台不需要退运,方便客户随时查看平台情况,我们也通过这一方式达成了新的租约。”海龙十七号(天津)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沈开轼说。

  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租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相继在天津市落地发展,保税政策和新兴业态不断融合,天津海关叠加运用综保区“保税+”政策,培塑天津开放型新优势,推动外贸平稳向好。

  作为全国首家进驻保税区的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港保税区支行立足自贸试验区区位优势,积极关注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和政策创新。农行天津港保税区支行副行长李庆伟说,近年来,该支行已成功办理天津自贸试验区首笔跨境联合租赁业务、天津农行系统内首笔有追索权的银赁通保理业务、首笔售后回租式融资租赁业务、首笔跨境人民币绿色租赁业务等多项创新首笔业务,具体投向涵盖制造业、绿色能源等重点行业。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该行累计向融资租赁行业客户投放贷款逾100亿元。

  制度创新的“磁场效应”吸引着全球资源汇聚,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新兴产业崛起发力。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集中了全国90%的飞机租赁业务和80%的船舶租赁业务,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融资租赁货值约757.7亿元。

  10年来,天津积极探索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全链条集群监管,构建起以空客天津总装线项目为龙头,集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航空相关企业于一体的监管布局,空客天津总装线所需的物流配送、生产制造、检测维修、成品交付等业务全部在区内实现。(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