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步伐加快 我国水泥行业“朋友圈”越来越广

2025-05-18 13:46:00

记者从第三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内水泥总产量从最高23.8亿吨下降到18.25亿吨。面对新环境,水泥行业大力推动节能降耗、绿色转型,目前已初见成效。

眼下在水泥行业的发展中,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公认的关键指标。减少排放、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经历转型阵痛的同时,我国水泥产业在降低排放总量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周育先介绍:“举一个例子就是氮氧化物,以前整个行业一年要排放300多万吨的总量。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压缩到了50万吨以下,下降了有80%以上。不光对我们国家,对全球来说,排放的强度已经是先进水平了。”

绿色发展也为我国的水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来更多合作机会。正在合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采购团。中国水泥制造技术,特别是近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获得了众多国际同行的认可。

视野投向海外 加快国际化布局

在调整策略适应国内市场新形势的同时,我国水泥生产企业也不断将视野投向海外,加快国际化布局。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大会国外参会嘉宾明显增多,达到294人,比上届195人,增加了66%。同时,从第一届33个国家参会,到这次第三届参会国家已经增加到49个,我国水泥行业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据中国水泥协会预计,目前中国水泥生产企业在国外的投资中,约60%属于中国企业独资,剩余的40%是与外资企业合资。国际合作,成为中国水泥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条路径。

南非比勒陀利亚波特兰水泥集团CEO马蒂亚斯告诉记者:“我们最近刚与中材海外公司签署了战略性的合作。我们新建的一个工厂,届时会达到20%减碳的成效。中国的这一环保技术方面的发展对整个国际市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非洲包括拉美市场,这对我们未来达成一个环境友好的水泥生产非常关键。”

中国水泥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水泥产量约20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人均消费量超过1吨,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年人均水泥消费量仅有300公斤,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据中国水泥协会会长周育先介绍,中国的水泥可以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去提供水泥投资以及水泥厂。到2024年底为止,我国在21个国家建成了有46条水泥的生产线,一年的水泥产能9800多万吨,今年一定会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