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够老”更要“够好”|金视角

韩秉志 2025-05-18 08:47:40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等5部门发布《北京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老字号认定应具备品牌创立时间在50年(含)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较高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新规一经发布,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办法的出台,体现出更加灵活、动态的制度理念,为一批具有历史沉淀和发展潜力的品牌打开了认定通道。门槛的优化,也是导向的升级,意在从“资历认证”走向“价值激活”。“示范引领”“社会认同”“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关键词表明,老字号不仅要“够老”,更要“够好”。

近年来,老字号在促进消费、稳定就业、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北京为例,截至去年11月底,北京老字号已达274家,涵盖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今年“五一”期间,不少老字号门店迎来客流高峰,成为商圈的流量担当,展现出强劲的消费牵引力和文化号召力。

不过,即便是金字招牌,也不能一劳永逸。老字号如何从“被认定”走向“被激活”,仍然值得深入思考。一些企业虽有历史招牌,却因观念滞后、产品保守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一些品牌难以与年轻消费群体产生文化共鸣。光靠“情怀消费”,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支撑。

激活老字号资源,应从认定机制入手,构建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使政策从“认定资质”走向“激发活力”。比如,探索设立“老字号活力指数”,定期评估品牌经营表现、社会口碑和创新能力,让老字号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老字号承载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段时代记忆。推动老字号焕新,不只是扩容消费、激发内需的应有之义,更是唤醒城市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以制度优化激发品牌活力,让“看得见的历史”成为“传得下的未来”,会有更多“老字号”成为时代的“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