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06:59:37
绿意漫过站台,微风唤醒郎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京纺织仓库工作的工人们可能未曾想过,当初的工作场所多年后会成为一处独特的文化地标。
首创·郎园Station,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曾是北京纺织工业系统的主要仓储基地。这片老库房毗邻北京第三使馆区与第四使馆区,北临坝河,南临亮马河,西侧被将府公园包裹。按理说,它的地理位置不算偏僻,但在改造之前,却只有一条土路可以到达。
当2公里外的区域都逐渐发展成熟后,这里依然静默,仿佛成为一座城市孤岛。于是,一场改造升级拉开帷幕,一个时尚又不失工业遗存气息的国际潮流文化社区慢慢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活力
首创·郎园Station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首创郎园是园区运营方的品牌,而名字后缀的“Station”则源于园区内保留的运输火车轨道和站台。为了纪念北京纺织仓库在那个年代的战略价值,也为了记录产业迭代与城市发展,首创·郎园Station完整保留了30座仓库的红砖建筑基本格局,以及2.23公里别具特色的专用铁路。
走进园区,旧工业风和潮流文化的碰撞扑面而来。加油站改造的汉堡店、消防水池改造的露天灯光篮球场、红砖墙上充满时代记忆的防火标语……遵循“新旧共生”改造原则,首创·郎园Station最大限度保留了老仓库区的空间气质。原有的火车站台、库房红砖墙、山形屋脊、瞭望塔、避雷针、加油站等工业符号和文化记忆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不断调整的首创·郎园Station也更注重匹配周边环境和城市发展需求,与区域的融合度更高。在后续的更新过程中,新增的、现代简洁的建筑与库区保留下来的红砖墙之间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话既展现了功能更新,又保留了岁月痕迹。
“郎园本身是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园区整体建筑风格是旧工业风红墙,所以我们把仓库改造成书店的过程中没怎么动它,只装修得更精致点,比如打磨水泥面、处理灰尘之类。”单向空间管理合伙人武延平说,不希望单向空间在郎园里显得突兀,希望它融合在社区当中,这是设计的初衷。
静中取闹,也是单向空间选择入驻郎园的原因之一。静,是因为它没有位于城市最核心的地方。武延平表示,对于他们这种做文化的企业来说,办公总部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很重要。闹,则是因为它本身很有活力。“园区里有许多公共文化空间,比如书房、剧场、美术馆等,而且中央车站也会经常举办各种活动,这跟我们做的事情非常契合。”武延平说。
“我们算是来得第二早的那批。”吱音门店负责人李菲回忆起给线下形象店选址的场景,当时她在北京转了不下20家创意园区,但大部分园区都是由媒体公司或创意公司构成的,并不是特别适合他们这种家居门店的商业发展。
跟园区工作人员聊完后,李菲了解到,与其他创意园区不同,这边未来打算做一个商业体量占比更大的创意园区。“来了之后发现,郎园能做很多购物中心或其他园区做不到的事情,就比如我本来只是想让园区帮我找个空间做换季产品的特卖,结果郎园联合了10家左右园区里的家居垂类商户,为我们一起在中央车站做了一个家居节。”李菲感叹,之前没想过能有这么大的场面。
包容
在包容中自由生长,是许多商家在谈到为何选择首创·郎园Station时不约而同提到的原因。
“和我们之前去的商场相比,创意园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给设计师品牌很多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园区给我们支持,也是希望我们能把自己的空间打造得更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一种双赢。”在李菲看来,商场条条框框的约束使得很多想法实现不了。而在郎园,他们就像一棵自由生长的小树,园区只会帮着浇水施肥,而不会给他们架上限制发展的支架。
萌物合辑主理人蒋萱第一次到郎园时发现,这里有种自由惬意的感觉。“当时我就想,可不可以把店面和工作室一起都搬来。”蒋萱说,来郎园的大多是与她同频的人。在这个地方,大家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着装打扮,整体调性都差不多。
“郎园让我们可以安心做自己。”蒋萱说,这两年郎园给品牌带来了许多曝光度,使得他们能够快速扩张,产品线也更加丰富。沉淀品牌、小步快跑,这是蒋萱给自己定的计划,而郎园恰恰给她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
园区里还有一家可爱的小店——超级小狗计划,主理人陈梦鑫看到传统宠物美容店基本只有洗澡服务区以及产品零售区,就想开一家店,让主人在等待爱宠洗护美容时可以喝杯咖啡,或是逛街娱乐,不再把带宠物去洗澡当做一次专门的任务。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宠物店,超级小狗计划是一个融合了咖啡厅、宠物服务以及IP周边化零售的新兴业态。“我们之前也考察过几个地方,最后发现朝阳区对新业态容纳性很高。而且郎园属于地标性建筑物,网红店也比较多,我们可以跟其他商家进行联动,比如在宠物做洗护的同时,主人可以去健个身、逛逛美术馆。”陈梦鑫说,做好自己的事,又借着园区环境获得自然流量,积累客群,方便未来以宠物为主题做一些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情。
“围绕植物,也有很多故事可讲、很多事情可做。”自丛植物美学空间的主理人李成说,“自丛”指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丛林,置身空间之中,享受拥有植物的从容生活。因曾被植物治愈而爱上绿植,李成决定把植物作为一生的事业,希望通过植物美学空间将这种治愈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这家植物店不仅是一个售卖家居绿植的地方,更是一个集植物美陈、景观造景、沙龙活动于一体的植物美学空间。“园区里有许多偏家居美学的店,经常有业主带着设计师来园区。他们对植物的审美要求很高,这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潜在客户。”李成介绍,有很多家店面认可他的设计理念,成为他的客户和朋友。
成长
城市露营、设计师家居、小众买手店、宠物休闲、音乐酒吧……首创·郎园Station不仅渐渐成为一个潮流文化社区,更成为许多本土原创品牌的孵化基地。
“园区里的新消费、新业态给大家提供了许多打卡点,但支撑园区的主导产业还是影视产业。”首创郎园品牌总监宋秀平说,在产业孵化上,首创·郎园Station重点布局数字影视产业,所在片区已成为国内少见的、拥有影视全产业链、以后期制作为龙头的数字影视产业基地,片区的影视后期制作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六成,集中度非常高。
“AI火了以后,很多影视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部门。”宋秀平说,文化类企业属于技术使用方,但他们在寻找技术资源方面相对困难,所以园区就当起了科技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牵线人。
在给园区内企业提供服务、对接资源的过程中,宋秀平发现,大家对彼此的需求度都很高。多方协作下,由“政府+影视产业园区+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多方参与,采取“共创、共建、共享”模式的北京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顺利落地首创·郎园Station,汇聚了多家头部科技企业和影视企业。
“我们今年才正式入驻郎园,但此前双方就促进行业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墨境天合HR总监曹彬彬表示,影视类企业的发展具有强烈集群特性,郎园经常组织各类主题活动,有效串联起影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有了AI工具以后,未来最值钱的是创意。”宋秀平说,“你会发现,很多没有受过影视方面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虽然不会拍摄、不会谱曲,但借助AI工具也能圆导演梦、作曲梦。”为了帮助这些AI时代的创业者成长壮大,郎园的OurTimesHere视听产业初孵中心应运而生。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再到一个公司,许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创业者从这里走向更大舞台。
“每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阶段性的挑战。墨境天合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园区所提供的创新沃土、高效的服务支持和丰富的影视资源。真正有生命力的生态,不是单一绽放,而是多元共荣。只有共生共长,才能构筑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曹彬彬说,未来,墨境天合将持续深耕数字文娱领域,打造更多高质量内容产品。
“绣花精神”里,纺织仓库华丽转身。郎园的成功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也得益于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给予了“自下而上”的弹性空间。这些老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与我们一同见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这或许也是城市更新的意义所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勾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