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06:44:37
近日,在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镇孙家港村的温室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这些大棚科技感十足,村民们只需点击手机屏幕,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村民孙世娥说:“在6年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尾菜随处堆放,水塘水体发黑。”
变化发生在2019年,在上海工作的“新农人”孙小华返乡创业。作为孙家港村人,孙小华带领团队运用环保科技手段清除底泥、种植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护坡和浮床,还引入光伏发电和智能灌溉系统。短短几年,曾经的臭水沟变成清澈见底的生态湿地,荒废的土地焕发出生机。孙小华介绍,通过科学规划和村民共同参与,村里的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如今,水清岸绿的孙家港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典范。
乡村全面振兴的落脚点在人民,怎样带动村民挣钱?孙家港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决定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建设集四季采摘、农旅观光、宣教研学、生态种植养殖、果蔬加工、农耕体验、全量资源循环于一体的未来数字智慧田园综合体。
为此,村里先后召开湾子会30余场次,11名联户长示范带动,53户村民自愿让出园田200亩,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社会组织也加入进来,以1322万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汇聚多方力量开展智慧田园综合体建设。如今的孙家港村种上了草莓、羊肚菌、樱桃小番茄、蓝莓、车厘子等多种果蔬,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进空中番茄园,诱人的小番茄挂在半空,温、光、水、肥等参数集中呈现在大屏上,一目了然。干净整洁的番茄大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今天直播间给大家带来的是咱们现摘现发的樱桃小番茄……”正在大棚内直播的村民肖学翠说,智能农业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还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吸纳周边4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月的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户均年收入增长2万元以上。
“别小瞧这些大棚,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孙家港村党支部书记时小平说,全村目前年产果蔬超千吨,亩产值10余万元,年产值突破400万元。
孙家港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态和产业上,更体现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上。该村构建了以田园乡村为底蕴,以休闲采摘为特色,以共享经济为亮点的农文旅融合模式,打造了四季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共享菜园等特色项目,将村民房前屋后的零星荒地整合利用,划分成小块地供游客认领种植,形成了集休闲、民宿、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
“村里的环境好起来了,大家伙的口袋也鼓起来了。”村民时作海说。如今的孙家港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