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2025-05-16 06:44:4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深刻阐明了国家安全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内涵。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现代化进程中机遇和风险并存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纵观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和积累不少矛盾与风险。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各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

  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75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34.91万亿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约占全球总量的60%,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然而,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与机遇相伴而来的也有“暗礁险滩”“风高浪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风险防控压力较大,这些矛盾和风险躲不开也绕不过。同时,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随时可能发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不是变轻了,而是更重了。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指引方向

  国家安全观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观念与支撑理论,明确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确立国家安全的价值准则,决定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引导一个国家的安全实践。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确保民族复兴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随着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日益增加,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从过去顺势而上到现在顶风而上,维护安全的难度加大;从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到现在动荡复杂、暗礁潜流增多,对应变能力要求更高;从过去发展水平较低到现在发展水平提高,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非传统安全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太空安全等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战争制胜权向制太空权、制信息权等演进。这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安全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统筹国家安全重大关系,推动国家安全在各领域各方面的全面落实,打好维护国家安全总体战。具体表现为:把握国家安全在世界大势中的总体性,具有谋求国家安全的国际视野;把握国家安全在民族复兴中的总体性,具有谋求国家安全的大局意识;把握国家安全在各个领域中的总体性,具有谋求国家安全的整体观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一个总体”与“十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了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具体体现为:保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安全需求,把握更加宽广丰富的国家安全特征,提供了赢得新的伟大斗争所要求的时代安全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全准则,确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促进发展大局的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保证我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科学安全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的国家安全治理,统筹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国家安全体系,提供了协调运转、互促互进的系统安全观;构建捍卫总体国家安全利益的国家安全力量,依靠强国强军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提供了大视野大格局的国防安全观。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新时代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世界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矛盾的变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以及重点内容也在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要确保二者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就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确保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最终实现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一方面,通过高质量发展解决各类安全风险与挑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我们才有强大实力和足够的底气解决在发展中面临的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等问题。例如,面对城乡差距这一问题,只有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才能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水平安全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科技领域,科技创新是当前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只有重视科技安全,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勇于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作者颜晓峰 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