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1:35:29
这几天,浙江缙云仙都景区内的“喜笑岩开”咖啡馆内游人如织,店内创新推出的“缙云黄茶+咖啡”饮品受到追捧,日均售出数百杯。
据咖啡馆主理人介绍,该饮品以本地鲜嫩的缙云黄茶为基底,将茶的清幽与咖啡的醇厚巧妙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这是继缙云黄茶热销后,当地探寻延伸茶产业链和农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
缙云黄茶历史悠久,品味独特。每到春暖花开时,茶树就会萌发金黄色的嫩芽,附近农人采其黄芽、炒干冲泡,茶汤清香,回味甘醇。
多年前,农业科技人员在缙云上湖村茶园首次发现黄化单株,经过培育,缙云黄茶“中黄2号”通过国家级品种认定。2011年,缙云县三溪乡厚仁村村民李森洪瞄准商机,毅然回乡承包了村里500亩林地,在海拔800米的山地上种植黄茶。
“开始那几年,我放下品牌水管经营生意,全身心投入到种茶、做茶、和卖茶当中。”回忆过往,李森洪很感慨。后来,他公司名下的“轩黄贡茶”品牌茶叶每年都供不应求。
大山里的“黄金芽”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位于丽水、台州、温州三市交界,由于海拔高,地处偏远深山,2016年种槙黄茶前,龙坑村农民收入很低,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当地政府部门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动员在外做生意的村民郑国杨回村带领大家致富。
2017年,郑国杨回乡担任龙坑村党支部书记。经过认真筛选,他选定种植缙云黄茶为致富项目,发动全村群众种黄茶。为了提高村民种茶积极性,他个人垫付30多万元资金为村民们买回茶苗,自己还承包了900多亩荒山。
村民郑子友是第一批跟着种的茶农。2023年,他家的12亩黄茶收入达18万元。尝到甜头的郑子友扩大规模,在邻村又承租7亩地种茶。就这样,龙坑村种茶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茶园连成了片,错落有致,蔚为壮观。现在,龙坑村核心区黄茶种植面积达1500亩,短短几年便改变了落后面貌。在缙云,像龙坑村这样因种黄茶而改变困境的山村还有很多。
如今,为提升品牌效益,郑国杨等一批缙云茶企茶商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龙辕、回头草、轩黄、久昇仟等一批知名品牌开始在全国打响。缙云挖掘黄茶文化,编制黄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年扶持资金1000万元。当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经营模式、“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联建共享模式,标准化推进品种选育、苗圃建设、追溯体系搭建,促进茶产业扩面提效。在品牌推广上,每年组织参加各类推介会等活动20余场(次),向世界展示缙云黄茶文化,还在全国开出缙云黄茶品牌店30余家。
在做好茶产业同时,缙云深知“物尽其用”的道理,让每一片茶叶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当地在延伸产业链上不断探索创新,将原本可能被废弃的资源转化为增收的宝贝。缙云县溶江乡黄茶基地变废为宝,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工艺,将废弃茶末制作成茶皂,进而开发出精致的洗护套装推向市场。这一举措解决了废弃茶末处理问题,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还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黄茶+咖啡”、“黄茶+奶茶”等衍生产品推陈出新,茶产业链不断拓展,茶园风光与景区融为一体,农文旅融合加速……在缙云,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