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发布《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倡议书》

祝君壁 2025-05-12 21:39:11

近年来,我国建材行业在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唯有以质量重塑行业基因,实现从“保底线”到“攀高线”的质变,行业才能真正支撑起“双碳”目标和“好房子”建设的时代使命。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近日发布《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倡议书》,积极开展“好材料”适配“好房子”系列工作,不仅是对行业转型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揭示了建材行业必须将质量作为生命线的发展逻辑。

“从供给侧来看,当前建筑材料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传统建材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建筑材料企业更要严格筑牢产品质量底线,守好法律红线,打造优质品牌,遏制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等短期主义行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主任曹元辉表示,联合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就是想引导和呼吁行业企业苦练内功、打造差异化,推动整个建材行业质量和品牌能力的全面提升。

倡议书发布后,建材行业企业纷纷表示,这是“有切实意义的呼吁”,将积极响应倡议书的各项要求。中国建材集团表示,集团正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品牌、技术”综合优势升级,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增强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材料产业集团,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金隅集团副总经理刘文彦表示,金隅集团将严守质量红线,秉持严苛质量标准,以资源集约、绿色低碳、质高品优的好产品好服务塑造质量核心竞争力。

倡议书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发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等质量管控新模式。对此,刚刚发布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海螺集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我们这次开发的大模型,能够在第一时间预测熟料的产品质量,更好地调整前端的配料和末端水泥的生产。”海螺水泥副总经理吴铁军表示,针对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强度检测结果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的痛点,基于华为云盘古预测大模型,通过实时生产质量关键特征推荐,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了熟料3天、28天强度预测,强度预测值和检测值偏差在1MPa范围内,准确率超85%,进而科学指导生料配料、水泥配方优化,推动“事后调整”迈向“实时调控”。

看到倡议书提出的“加快产品质量追溯”,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段英南立即告诉记者,公司已主持制订并发布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协会标准《建材产品追溯中国ISO标准砂》,参与了国家标准《建筑材料产品追溯体系通用要求》和协会标准《建材产品追溯 水泥》的编制,并依据标准建立了一套中国ISO标准砂产品追溯服务平台和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