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13:49:38
刚刚过去的马拉松“超级周末”,国内有近60场马拉松赛事开跑,约50万跑者踏上赛道。赛事举办地遍布大江南北,从北京、上海等城市到偏远县城,无数跑步爱好者享受了一场周末狂欢。
看势头,路跑经济活力旺盛。中国田协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赛事总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其中,头部赛事的引领增长作用日益明显,上海、无锡、武汉等多场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超过20万人。上海马拉松等7场头部赛事平均直接经济效益为4.19亿元。得益于参与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领域覆盖广的特点,马拉松赛事在与文、旅、商、展的深度融合中成为拉动经济的增长点。
看供给,路跑经济潜力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从赛事数量看,一个周末近60场马拉松赛事已经相当惊人,但是对很多没有中签赛事的跑者来说仍然不够。从赛事形式看,近年来不少地方还举办健康跑、欢乐跑等赛事,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在全民健身热潮日益高涨的背景下,除了马拉松这样的高强度运动外,短途路跑赛事也是一个潜在增长点。从赛事服务看,一些头部赛事运营保障已经很成熟,但是在一些地方,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管漏洞和服务短板。有的赛事组委会规范化管理不足,赛事服务保障粗放,精细化运营水平还有待提升。
看需求,路跑经济魅力价值有待持续挖掘。跑步作为一项大众运动,对体育产业、文化旅游、商贸会展等领域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人们爱上跑步不是一天两天,对路跑赛事的需求也不是一场两场。旺盛的需求呼唤更多赛事和更灵活的赛事组织形式。比如,探索“一城多赛”的模式,在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路跑赛事需求的同时,也持续释放路跑经济活力。
看产业,路跑经济动力培育仍大有文章可做。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时,“量质齐升”也将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路跑赛事在增加数量供给满足旺盛需求的同时,更需注重赛事质量。一方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路跑赛事,都是靠精细的服务保障赢得口碑。这种口碑效应,正是带动城市文旅、商贸等多种业态的基础。另一方面,探索更多“路跑+”模式,让体育消费与日常消费互利共荣。如在赛事举办前,开展体育用品展会等系列活动,形成旅游热潮,产生文体聚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