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丨陶然论金

姚 进 2025-05-12 14:36:2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5个方面提出重点举措,支持各类主体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含金量更高的商品、服务与技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此过程中,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单一融资,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咨询”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市场和产业特性“量体裁衣”。

金融改革和制度型开放,要着眼于服务企业,让企业的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提升其对服务的满意度。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企业跨境交易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而助力企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完善汇率避险服务、加强保险保障等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跨境业务相关风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信心和能力。而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动跨境银团贷款中心的集聚、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融资业务等措施,将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金融服务的开放度,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交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政策的推动下,中资金融机构可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速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运营,推动金融机构合规能力与国际接轨,同时提升自身的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与风控能力,系统性提升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当然,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同时,也必须高度注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来提升金融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加强法治供给,营造良好环境,为更大程度的开放探索一条新路。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是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扩大国际贸易合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取得了积极进展。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要抓紧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落实,确保每项举措都能转化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红利,更好服务企业跨境展业兴业,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经济日报记者 姚进)

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