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治理上走在前列

刘兴旺 2025-05-09 16:21:4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人工智能发展治理的高度重视。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头雁型”战略技术,已从单体技术创新升级为能够加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肩负着我国开拓数字文明发展的历史使命。

根据行业分析,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领跑全球。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在核心架构设计国产化、场景融合运用纵深化等方向大有可为。落实“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培育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经济形态、打造健全完善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人工智能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三大明显趋势:‌一是智能应用与通信网络协同进化‌。以远程问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需要高速网络支持,而这些智能场景反过来也在推动网络升级。这种双向赋能,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二是算力基础设施的战略升级。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的一体化布局,本质上是在建构数字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以“西数东算”工程为代表的算力网络布局,既是解锁数据要素价值的核心密钥,也是争夺全球科技话语权的关键布局。三是大模型驱动的理念突破。我国大模型产业实践表明,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的算力难题,不能只靠技术突破,还需要制度创新配合。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既是破解算力约束的可行路径,更是创造技术扩散乘数效应的战略选择。

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生产力变革关键期,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推进基础设施超前布局、构建适应性治理体系,就成为提升我国全球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也是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聚焦点。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上走在前列,就如同手机操作系统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一样,需要让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科技竞争的基础条件。我国数字产业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已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在平衡算力结构、稳定金融支持、推动规则适配等产业基础性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不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破壁效应”,更建构起创新要素协同机制。不少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突破、算力成本降低、文字与图像等多类型数据融合等多个关键基础条件的突破,正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助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保持快人一步。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正转化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系统实践。我国已经呈现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的规模化优势,持续强化这一优势,需要向着攻克算法理论、高端芯片等能够助力产业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制度层面,基于政策供给、要素重组与机制革新完善了产业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对创新要素的集成效能,实现市场效率基因与制度优势的同频共振。在实施路径上,聚焦基础层攻坚,在加速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关键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同时,前瞻布局存算一体芯片产业等关键技术研发。

展望未来,只要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强化战略定力,实现技术革命与制度变革的有机统一,在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同时筑牢安全屏障,必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增添新的动力。

转载自《光明日报》(2025年5月9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