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孟州:“腾笼换鸟”激发产业活力

夏先清 2025-05-09 15:35:22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河南省孟州市赵和镇的焦作市清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打水自动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瓶瓶苏打水在传送带上整齐列队、下线装箱,几名工人正密切关注生产线运行情况。

该公司是赵和镇通过盘活原落后产能企业的15亩闲置厂房,主动对接、引进的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饮品生产基地,实现了改造“老厂房”建成“新产线”。该公司采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和先进净化装置,同步建设研发检测中心,形成“智造+质控”双轮驱动模式,为保障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过拆除旧设备、改造2000平方米旧厂房,新建成5000平方米标准化车间,引进两条自动化苏打水生产线,将原有用地效率提升60%以上。”企业负责人王庆告诉记者,“厂房改造完成后,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苏打水5万箱、绿色饮品2万箱的产能。”

王庆介绍,在拓宽市场销路上,该公司已铺设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线上销售,并与广东、四川等地商超平台达成合作稳定供应。

在生产原料供应方面,该公司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周边40余家果蔬种植户达成远景签约意向,定向采购原材料,带动特色种植,促进农户增收。这种“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动模式,目前已辐射和提供上下游100余个就业岗位。

2024年以来,赵和镇立足实际,积极处置低效落后产能、盘活低效用地,通过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让闲置资源重新焕发活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目前,该镇已摸排闲置厂房线索6条,引进的2家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并积极加强与周边10余家意向企业的对接洽谈。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目标,持续把招商作为盘活资源的关键抓手,深入摸排辖区闲置厂房、低效用地,让闲置资产变成‘招商筹码’,大力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搭建电商营销体系,让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创新破茧重生。”赵和镇党委书记刘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孟州市坚持资源向项目集聚、政策向项目倾斜,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摸清宗地实际情况,深入研判分析,并组织发改、工信等相关职能部门商讨处置方案,吃透用好用足各项政策,靠前服务,最大化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实现“旧笼”变“新巢”,“梧桐”引“金凤”。

孟州市强力实施要素保障提质工程,用好专项债“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增量政策,推动高新区用好批而未供土地和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腾笼换鸟”。制定“一厂一策”行动方案、盘活低效用地,推进定制化标准厂房建设,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只租不售的“工业保障房”,促进高新区和项目建设高效集约发展。

孟州市芯盛半导体智能智造光电芯片封测项目依靠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并进一步拓宽了孟州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中恩安全电力器具制造园一期项目通过对原平原农药厂闲置厂房进行盘活利用,仅用8个月实现了项目开工到投产的“华丽变身”。孟州市城伯镇岳师村通过“三资”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建成食用菌农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据悉,2024年以来,孟州市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导向,共协助20余个项目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清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打水自动化生产车间。赵春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