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06:45:14
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游客出行更加细化多元,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县域文旅市场再次迎来热潮。各地通过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旅游体验,积极推动县域旅游发展。
甘肃:改善旅游体验
5月1日晚,甘肃敦煌沙州夜市变为流动的“历史剧场”,在《西域胡旋舞》《敦煌飞天迎宾客》等开市仪式的主题演艺中,演员们与游客互动,送上夜市消费券。
“为了给游客带来新体验,我们策划了‘五一’开市仪式,通过胡商、张骞等历史人物的演绎,搭配西域胡旋舞以及古筝、琵琶等演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文旅沙州夜市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崔旭芮说。
作为甘肃传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敦煌开启“宠客”模式,解锁小城旅行新体验。5月1日至5日,敦煌市直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提供平价餐饮服务。游客凭身份证和市属景区门票等相关证明登记后,可选用早餐10元、正餐20元标准的自助餐。为解决假期停车难题,5月1日0时至5月5日24时,敦煌市推出“双免”惠民政策,开放分布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A级旅游景区及部分经营性场所的69个停车场共计10729个停车位,面向社会免费使用。同期,实行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
为满足旅客需求,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在4月28日至5月6日期间恢复开行兰州至敦煌Y667/8次旅游专列,并加开临客K6651/4次、K6653/2次,全力保障“五一”假期游客前往敦煌的出行需求。
位于陇东黄土高原的庆阳市环县将游客体验作为首要关注点,以“多彩环州 乐游故城”为主题推出三大类23项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拉动景区流量。5月1日至5月5日,环县共接待游客55.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花费3.2亿元,同比增长91.43%。
“我们通过多业态融合,解锁县域旅游消费新体验。”环县文旅局副局长谷昊晟介绍,这些活动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艺展演秀,有科技与文化相碰撞的无人机表演秀,为游客提供全时段沉浸式体验。
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的陇南市康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近年来,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建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5月1日,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缤纷假日”迎宾促消费活动启幕,活动汇聚舞台演出、非遗展示、原创艺术、亲子互动等多元艺术形式,为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的山野艺术盛宴。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康县共接待游客63.14万人次,旅游花费2740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56.6%。(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湖北:创新产品供给
5月3日晚,以东坡文化为内核的音乐剧《大江东去》在湖北黄冈市黄州东坡外滩明月广场上演。该剧以苏轼谪居黄州四年岁月为轴,巧妙糅合摇滚、民谣、黄梅调等元素,将耕东坡、筑雪堂、写《寒食帖》、游赤壁的故事娓娓道来。
“历史不再是书页上的铅字,而成了流淌的音画,黄冈的文化底蕴令人沉醉。”来自武汉的游客霍国亮白天漫步东坡赤壁景区,夜晚沉浸于《大江东去》。
“五一”期间,大型水上夜游演出《槐荫船说》在孝感市上演。演出以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故事为魂,运用5D全息投影、智能水幕等前沿科技,游客们乘船穿梭体验《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同心》六幕场景,置身波光粼粼的槐荫河上,感受“天界—人间—仙境”三重时空交织的奇幻视效。
“我们的游船每天都是满载。”《槐荫船说》项目负责人李黎兵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提高游船的频次,增加演员数量,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同时在灯光设计、剧情演绎、主题升华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把当地文化更好地呈现给游客。
咸宁赤壁市推出了大型实景剧《赤壁·借东风》,紧扣赤壁之战“借东风”的情节,运用全息投影、光影特效等高科技手段,将古战场的恢弘气势立体呈现在观众眼前。“以三国古战场为核心,赤壁正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赤壁市委书记董方平介绍,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民宿集群、文化体验工坊、非遗商品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赤壁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激活历史IP发展新浪潮,不断解锁文旅新“夜”态,县域文旅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英山县“印象英山·遇见毕昇”夜游活动、宜昌夷陵三斗坪神牛电音节、嘉鱼县恋江湖船歌岛不夜城、巴东“巴山奇妙夜”等项目,不仅给游客提供了夜间休闲好去处,更带动了当地夜间消费。
据了解,节日期间,湖北推出文化惠民活动1600余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文旅新体验产品100余个,联动各文旅企业推出200余项惠民措施,以免费演出、优惠票价等方式激发假日文旅消费活力。“五一”期间,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81.33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4.61%。(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山东:丰富消费场景
高速服务区变身浪漫殿堂。5月1日,9对来自山东枣庄的新人在京台高速枣庄服务区举行了婚礼。“五一”假期,枣庄服务区内共举办了26场婚礼、宴会。“我们将市区道路与服务区联通,同时引入婚礼策划、摄影摄像、婚车租赁等全套婚庆服务,打造了全国首家‘婚庆’主题服务区。”山东高速枣庄服务区工作人员张欣介绍,该服务区内建设了10个不同风格的婚礼大厅,目前已承办上百场婚礼,今年的预订已超200场。
假日里,济南市莱芜区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推出覆盖山水、文化、亲子等多维度的“文旅大礼包”,连续5天公演莱芜梆子戏曲,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这个‘五一’,我们以‘山水人文’为底色,推出五大板块65项特色活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与消费场景再造,为游客呈现一幅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活力的文旅新画卷。”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琳琳说。
“这是我头一回在空中观景揽胜,太刺激啦!”在泰安肥城市仪阳街道桃源胜境旅游休闲度假区,刚走出飞机座舱的游客周鑫难掩脸上的喜悦。今年,依托十万亩桃林资源优势,肥城推出 “低空+”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云端游”的独特魅力,开启沉浸式游玩新体验。
“五一”假期,在聊城市东阿县阿胶世界景区,游客们体验到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魅力。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杰说:“我们建设中医膏方体验馆,开发二十四节气阿胶养生药膳等特色美食,引领形成中式健康消费新热潮。”
菏泽市鄄城县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和惠民政策,以4A级旅游景区孙膑旅游城为依托,举办以“古韵新声,孙膑文化与春晚梦想同行”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整个活动期间,我们共推出民俗演艺20余场,节目海选20余场,美食品鉴特色展销摊位30余个,让游客们既饱眼福又饱口福。”鄄城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南兴军说。
“五一”假期,济宁曲阜市推出的8条“跟着孔子去研学”主题线路,吸引了大批研学团队参与。曲阜市文旅局市场推广科科长陈曙剑介绍,“五一”假期曲阜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36%,过夜游客占比达48%,文化体验类项目收入占总营收的67%。
在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的樱桃种植区,果农李志友穿梭在果园,不时和直播平台的观众互动。“五一”假期,冠县构建“樱桃红了”互动区、手作工坊等趣味场景,并联动直播电商大赛,探索“农业+文旅+电商”全链条发展路径。
“五一”节前,山东发布了涵盖“五一”精品购物58项、精致美食11项、精彩旅游13项、精美展演18项内容的特色消费场景,激活假日经济活力。“五一”假期前4天,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16.5万人次,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8.2%。(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浙江:挖掘特色资源
步入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的早茶街上,美食香气扑面而来。一大早,游埠小馆负责人姜林青已出摊,只见他熟练地将完成调味的肉馅塞入蛋黄中,再放入锅里煮熟,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沉子”便到了游客手中。“店里30多种小吃,‘肉沉子’卖得最好,高峰时一天能卖出近千个。”姜林青说,“五一”假期,游客比平时多好几倍,生意很红火。
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游埠古镇,曾是商贾云集之地,各地风味小吃在此汇聚,形成了独特的早茶文化。“假期首日,古镇游客量突破6万人次。”兰溪市游埠镇党委副书记蒋有才告诉记者,这个假期,游埠以“文化+场景”创新供给,舞狮表演、水上婚礼、音乐会等活动轮番上演,既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更带动汉服租赁、非遗手工等关联业态同步升温。
品尝早茶、观看“村超”、体验村戏……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县域成为不少旅游爱好者的“心头好”。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浙江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约两成,乡村游订单增长超25%以上。
“人们对烟火气、人情味、松弛感和实际体验的追求,是县域游热潮兴起的重要原因。”浙江大学圆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周玲强认为,县域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挖掘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等差异化资源,构建出特色鲜明、相互补充的旅游发展格局。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在越剧之乡嵊州,一场“小镇越宴,好戏登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越剧迷”。这场活动融合了琴、棋、书、花、诗、酒、茶等多种艺术形态,推动传统越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越剧爱好者张青特地从上海赶来体验这场越剧盛宴。张青认为,越剧融合特色文旅活动,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让县域游更有魅力。作为常住人口不足70万人的江南城市,嵊州活跃着117个民营越剧团,培育出200余个民间戏迷社群。
据了解,“五一”期间,浙江共推出文旅活动2417场,涵盖市集、赛事、演出、研学等,为县域游客打造多元文化体验。此外,同步推出340项文旅优惠政策,包括发放13项文旅消费券、118项住宿餐饮优惠、95项门票减免及114项特色活动折扣,进一步降低游客出行成本,提升消费吸引力。“不断完善县域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细节,深耕县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表达,让小城生长出独特的文旅生命力,带动县域游从一时‘网红’变持续‘长红’。”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说。(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