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17:42:21
癌症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防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网上流传的关于癌症患者饮食的传言层出不穷,比如,某些食物可以抗癌,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以及吃补品可以治疗肿瘤等。这些说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否就意味着患上了癌症?记者进行了求证。
国家卫健委近日提醒,网络上关于癌症患者饮食传言大多缺乏科学依据,公众不要轻信,癌症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如果发现健康谣言或比较明显的错误信息,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辟谣平台”进行举报或者查证。
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的特殊物质,主要由癌细胞分泌或正常细胞应对癌变时产生,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会感到恐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李子禹表示,肿瘤标志物通常作为筛查的辅助提示,但不能依靠它来确诊肿瘤。“消化系统常见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标志物,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肿瘤疾病的监控有一定作用。然而,大多数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换句话说,得了肿瘤,这些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升高,没得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高。”李子禹说,如果身体没有其他的不适且其他的检查都正常,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定期复查持续升高的话,则应该提高警惕,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后复查,或安排进一步检查。
以肺癌防治为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薛奇建议,一是主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均衡饮食,每周坚持150分钟至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二是肺癌高危人群要重视防癌体检,主动筛查;三是对于已确诊肺癌患者,应尽早就医评估,通过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存率。
针对癌症患者的日常营养支持,李子禹提醒,癌症患者营养管理的目标是避免营养不良,提高治疗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日常饮食应注意热量充足,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保证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