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22:13:4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时代趋势,更是文化兴盛与旅游繁荣的必然要求,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全球旅游业活力持续释放、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诉求。如今,“诗和远方”“文旅融合”等热词频现,充分彰显出我国对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如何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命题,也是学术界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县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一书应时而生,为探索我国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县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秦、楚率先将县作为新开拓疆域的治理单元,秦汉以后,县制在全国普遍推行。历经2000多年,尽管各地县治名称、疆界有所变革,但县始终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基本单元,各地对所在县域的历史文化与名人皆能如数家珍。在当代,县域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着力点。由崔凤军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县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该书深入剖析了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与机制,提出了推进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模式。书中引经据典、论述翔实、独具匠心,通过把握国家与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脉搏,阐释了文旅融合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幸福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其他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与经验。作者团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深入分析文旅融合发展态势,揭示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展现县域文旅体制改革的现实图景。同时,构建了县域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定量化方法,为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与可行实践方案,具有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多维度价值。其研究视角独特,内容深入浅出,兼具理论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性,是文旅工作者、研究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恰逢时代之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理念与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县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紧扣这一时代命题,将重心放在以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战略格局中,准确研判县域层面文旅融合的发展和变革趋势、挑战和模式。该书还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战略构想,为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正解社会之需。自2018年我国文旅治理体制改革以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该书综合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乘数效应、生产诱发系数、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等多种定量化方法,聚焦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客观评估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背景基底。书中围绕县域文旅机构运行问题、机构改革方式方法以及组织绩效评价等方面做出深入探索。书中还进一步提出科学评估治理效率的方法和治理路径,为县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较好地满足了政府部门对文旅融合管理模式和机制,探索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监管体系的迫切需要,为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技支撑和科学依据。
注重发展之律。该书立足县域文旅有效融合这一核心问题,以建德“严州古城”、松阳“拯救老屋”、雁荡山景区等浙江县域的丰富实践为案例,深入揭示县域文旅融合发展规律,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该书从文化遗产利用、县域博物馆文旅融合、夜间经济、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经典产业、乡村文旅融合、景城融合、乡村旅游民宿等多维视角,系统总结提炼文旅融合发展规律。并针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文旅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及文旅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县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提供科学指引。
贯穿创新之势。面对县域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多元化、复杂性问题,该书通过系统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出诸多创新性、前瞻性观点。作者团队在挖掘传统文旅融合模式潜力的同时,积极引入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为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这些创新举措丰富了县域文旅融合的内涵与外延,为其他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与启示,体现了作者对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刻理解,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县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是崔凤军教授团队多年科研成果的结晶,既蕴含丰富的县域文旅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又全面深入剖析发展路径与策略,是一部能够使读者增长学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实践的好书。该书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生动展现县域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与创新成果,为其他地区文化和旅游形融共进、意合致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转载自《光明日报》(2025年5月4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