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10:43:25
吉利汽车集团全新硬派SUV“银河战舰”日前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全球首发,同时,宣布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电池集团,推出统一品牌“神盾金砖电池”。
今年吉利参展的主题是“全域AI,安全平权”。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对汽车来说,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有无数个再精彩的‘0’,都只能归零。安全是吉利造车的初心和创新的基石,吉利造车近30年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开发战略,对安全的持续投入,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领先,更希望推动全行业的安全进阶。”
“造车一定要摸着良心造,把安全丢了,造车逻辑就丢了。”回顾吉利近30年的造车历程,淦家阅强调,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一路走来,吉利始终坚持的就是质量和安全优先。
据悉,吉利投资20亿元建成的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今年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这里有全球首家室内全天候气象环境模拟测试区,高寒测试不再非要等到冬天才能进行;同时,它还是国内首家可0-90度无级对撞角度调节的试验中心,能真实还原实际交通事故中各种角度的碰撞场景。此外,还有10多项全球和国内首创的试验功能。”淦家阅称。
除了硬件,吉利在软件方面也建立了交通事故专业调查团队。淦家阅透露,“把交通事故调查作为安全开发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已经参与交通事故调研2.1万余起,建立了交通事故信息数据库。”
“把安全做好,得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价值观、底线的问题。吉利一定要‘做得比说得好’。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要定下价值观标准。造车进程中很多事是两难的,出现两难的时候,安全、质量的优先级最高。这个标准定不下来,讲安全也是不切实际。有的企业以成本为中心、为导向,成本和安全是矛盾的,但吉利的要求就是安全是第一优先级。”淦家阅说。
在执行考核过程中也要落实到位。“吉利有一个会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就是总裁质量例会,在质量方面我毫不留情面。”他告诉记者,吉利的各个组织架构都是“打”出来的,比如制造工厂,质量问题必须一把手负责,不能找任何理由,影响用户体验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
“一个创新的科技或者产品,要做好充分的验证,但不要在市场里做试验。”淦家阅解释,因为关乎生命安全的事故,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对用户家庭来说就是100%,所以要有同理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安全容不得半点虚假。
此前,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已被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吉利产品现在已经提前达到了电池新国标的标准。吉利在电池研发、测试的过程中,坚持‘冗余设计’。电池必须经过全场景极限工况的 36 项安全测试,其中23项测试标准已经超过了‘新国标’。同时,吉利还主动增加了电池包的底部球击、刮底测试、踩踏测试等12项测试内容。” 淦家阅介绍。
“我们在研发的时候就明确要走‘短刀’的路线,因为‘长刀’电池的安全有比较大的风险。吉利的神盾金砖短刀电池,长度比长刀电池短40%左右,厚度是18.2mm,而长刀普遍是13.5mm,所以稳定性比长刀电池高很多,安全行驶里程能达到100万公里以上。”淦家阅表示,神盾金砖短刀电池的“安全冗余”可以完全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用户全场景。
此外,吉利还宣布向全行业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包含电池包底护板专利、电池包防撞梁专利、底部碰撞实验装置专利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有望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从整车电池安全设计到技术验证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共享升级。
针对今年以来的“智驾平权”“全民智驾”热潮及一起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热议,淦家阅表示,“相关部门对智能辅助驾驶的强监管,从长远来讲一定是好事情,行稳才能致远。现在的‘智能驾驶’很多在偷换概念,应该叫智能辅助驾驶,在车上睡觉这种噱头更不能有。关乎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实打实,必须说真话。造车就是一场马拉松,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才能真正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