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17:21:07
在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全柴动力携车用智威动力H33等发动机及新能源领域明星产品盛装亮相,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传统发动机研发制造企业,近年来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促进企业向“新”而行。
“当前,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通过全业务环节、全价值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深化数实融合应用,才能更好把握未来机遇。”全柴动力总经理刘吉文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积极打造金加工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
在滁州市全椒县的全柴动力金加工数字化车间,记者看到发动机缸体加工线正满负荷运行。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辅助下,海量工业数据得以实时采集、精准分析,有效助力资源高效配置。
“每天都有超过1000台产品下线。”刘吉文说,“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我们综合产能提升了近20%,制造成本降低了10%以上,产品质量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并得到较大改善。”
“我们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2017年,我们就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加大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 刘吉文表示,他们突破氢燃料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开发了全柴元隽66kW氢燃料电池系统,可广泛用于公交车市场,具有零排放、高集成、快响应、充氢快与长续航的性能优势。
不仅是氢能,全柴动力还聚焦企业自身优势,开发Q23增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通过工况转移、能量回收、纯电行驶等策略,我们有效降低发动机油耗,不仅有效解决用户续航痛点,还可以节能减碳。”刘吉文表示,深耕并壮大新能源动力板块,不仅将提升全柴的综合竞争力,还将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前,全柴动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建设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并与国内外多家内燃机科研机构及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今年一季度,全柴动力实现发动机销量10.13万台,企业正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经济日报记者 李思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