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工具箱精准稳就业

代志新 张博文 2025-05-02 18:07:0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就业稳则民生稳、发展稳、社会稳。国新办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做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与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如何更好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段时间以来,在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及时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扩岗补助及时重启,推动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农民工总量同比增加220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305万人。针对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亿元,惠及17万户企业。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重点群体就业保持平稳。总体来看,随着各项政策精准落地,2024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有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和就业创业等方面都做了政策储备。不过,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未来,进一步稳就业,要充分备足预案,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切实优化就业环境。

及时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劳动者在就业决策中,往往依赖既有的岗位经验和技能背景,对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下的新职业机会认知滞后,从而加剧结构性失业。未来,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展新型岗位供给,配合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引导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劳动者及时更新认知锚点,降低职业转换成本,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

着力打破企业惯性思维。在经济转型期,不少企业习惯按老路子经营,即便调整方向可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常常因担心风险而不愿改变。这会影响企业扩大投资、开拓新业务的积极性,减弱就业市场活力。基于此,要按照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多措并举支持困难企业,强化融资服务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供给,帮助企业减轻转型升级与扩大招聘的压力。强化对企服务,动态摸排与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做到对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三清”,建立缺工企业清单,配备就业服务专员,支持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通过政策激励,改变企业和劳动者观望情绪,鼓励顺应新产业、新动能的发展趋势,推动就业市场实现结构性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时,企业有可能更害怕亏损,对风险更加敏感,容易导致提前缩减招聘规模,进而加剧就业市场波动。因此,要通过前瞻性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及时明确政策导向,有效锚定市场预期,缓解情绪波动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通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完善阶段性就业补贴,建立稳定预期的引导机制,帮助企业消除顾虑,稳定用工信心,保证就业市场稳定性。

(作者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行为实验财税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