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16:42:44
春耕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春玉米播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田间地头,搭载北斗导航的农机精准作业,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肥,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内蒙古耕地面积占全国的9%左右,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具备进一步挖掘单产潜力的广阔空间。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旗下中化农业 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自2018年起,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土默特右旗等地布局,引入现代农业要素,打造高标准、规模化、绿色化的“吨粮田”样板。
在达拉特旗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全面开展,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事作业体系有序运行。侯家营子地处黄河“几字弯”,年均降水量不足340毫米,灌溉节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中化农业MAP侯家营子示范农场大力提升节水能力,春播时播种机与滴灌带协同作业,种子入土后灌溉及时跟进,形成“土壤检测、选种播种、精准灌溉、高效水肥、综合机收、数字化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一亩地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不是凭经验拍脑袋,而是数据在说话。”中化农业MAP农艺师陈玉亮打开线上智慧农业平台介绍,平台基于多年服务农户积累的数据模型,结合土壤墒情、天气变化、苗情动态等信息,给出每块田该浇多少水、何时浇、怎么管的精准建议。
“以往浇一亩地得三四百立方水,现在只要两百多。”中化农业MAP鄂尔多斯区域经理张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4年高产示范农场玉米亩产达1016公斤,比周边农户平均高出20%左右。同时,每亩用水量仅为238立方米,节水160立方米左右,在增产的同时节约了紧张的水资源。
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中化农业MAP将单产提升方案应用到了轻中度盐碱地上。海子乡苗六泉农场通过建设蓄水池、过滤罐体,将大水漫灌变为滴灌,选择耐盐碱种子,结合精准水盐调控等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2024年,该农场粮食产量对比田地未改造前提高63%。土默特右旗副旗长高俊峰认为,盐碱地有较大增产空间,包头市多年来以推进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为抓手,强化集中连片示范,促进盐碱化耕地边种植边改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中化农业MAP内蒙古大区副总经理张永丰介绍,中化农业MAP将在更多具备条件的区域复制推广这一模式,持续提升农业单产水平,为内蒙古不同场景下的“吨粮田”建设提供成体系的落地方案。
MAP模式由中国中化于2017年推出,集成现代农业全程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农业全链条增值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致力于为农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为行业集好大数据。”中化农业MAP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现代农业科技帮助农户“种出好品质”。中化农业MAP紧紧围绕粮食安全战略,立足粮棉油糖等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聚焦单产提升强化科技支撑,依托MAP技术服务中心和示范农场,示范推广覆盖土壤检测、品种规划、作物营养、植物保护、农机作业、农业订单、智慧农业等在内的全程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出好品质”,同时也带动中小农户共同发展。为确保全程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好、推广好,中化农业MAP每年面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超过2000场,惠及农户超过10万人次。
发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户“卖出好价钱”。MAP积极对接下游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及终端消费者需求,获取产品订单,帮助农户提前锁定销售渠道,组织农户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种植,确保农产品高品质交付。同时,搭建品控溯源体系,通过各生产环节数据上线为优质农产品背书,助力农产品品牌打造与溢价销售,帮助农户“卖出好价钱”。
以数字化技术和工具为农业产业“集好大数据”。MAP自主开发了MAP智农APP,打造智慧农业平台与工具,为农户提供遥感巡田、精准气象、精准水肥、病虫草害预警防治等服务,通过精准种植实现节水、节肥、节药、节工、降本,大幅提升农场种植水平、管理效能及经营效益。
“截至目前,我们的智农APP的活跃用户超过30万人,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线上服务面积超过1亿亩,有效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化农业MAP有关负责人说。(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