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06:29:52
“三农”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当前金融机构加力提升服务质效,引导资金资源向“三农”倾斜。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51.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2025年前两个月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52%。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业支持“三农”的重点工作。
“金融机构要倾力保障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类主体的信贷需求。聚焦粮食生产、加工、运输、储备等全产业链环节,强化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等重点任务,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有效满足种粮主体信贷需求,助力保障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玲红说。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年加大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力度。截至2025年3月末,农发行支持春耕备耕累计投放贷款1447.9亿元。累计投放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323.99亿元,支持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助力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保障春耕备耕顺利进行。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金融服务。北京农商银行聚焦科技农业和种业振兴,打造“科技+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加大“银农直联”、“数字京村”平台、“三资”管理数字化工具等的推广运用,优化种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资金支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龙港农商银行推出“农资贷”“种粮大户贴息贷款”等特色产品,确保信贷资金优先向涉农领域倾斜。截至3月末,累计投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589笔,贷款金额5572万元。
为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机构要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优化金融产品,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件等方面提供更适配的金融服务,加力发展“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授信模式。
在政策指导下,农村中小银行通过数智化手段积极创新。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文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新农指数”贷款模式。“‘新农指数’是我行推出的新型农业主体评价指数。我行根据‘新农指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新农数智贷,配套央行再贷款优惠资金,设立专项信贷额度,根据个体评分给予对应授信额度,支持经营主体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利权、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碳汇价值等无形资产进行质押,并将利率定价和经营主体个体评分挂钩。目前我行通过新农数智贷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5.05%,较之前下降约1.5个百分点。”文成农商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陈菲菲说。(经济日报记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