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差异需求优化金融服务

2024-04-29 07:15:11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排在首位。实际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金融的诉求有着明显差异。“富含”硬科技实力的初创型企业需要大量风险资金投入;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亟需拓展业务,需要有力的综合金融支撑;而老牌传统制造业发力数智化转型升级,更期待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

  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不同,这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如今,我国已成为金融大国,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大中小金融机构同质性强、差异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一些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金融产品、服务模式都高度雷同。

  首先,要从金融组织结构上强化差异性,梳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实现差异发展和错位竞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机构定位”。其中,“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这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功能及定位做了明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这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经营范围做了进一步明确。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再加之个别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内控能力不足,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事件呈多发态势。诸多乱象背后与金融机构定位不清晰,高度同质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次,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对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企业要提供与之适配的金融服务。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要整合资源,尤其是商业银行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发力,为企业提供投、贷、债、股、保、租等各类产品全链条服务,共同支撑科技企业发展。要通过打造科技金融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和服务场景。对于服务对象的信息、信用等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是金融服务提供的前提。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运用也为金融服务差异化创造了条件。科技的运用使得金融服务覆盖的范围和渠道不断拓展,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了解到更多不同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就可以进行差异化的供给。

  最后,还要持续提升差异化监管能力。以银行业为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4000家,数量多、分布广,业务规模、风险特征千差万别。目前的一些分类监管办法正是落实差异化监管要求,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不同,匹配不同的监管方案,分类对待、区别处理。差异化的监管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匹配性,既加强对大中型银行的监管,推动银行业保持发展稳健性;又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引导其聚焦于服务县域和小微企业。下一步,差异化监管仍有补充完善的空间,要持续推动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更好激发大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活水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