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银晟 2024-04-26 22:21:53

国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柳军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有关情况。

侵权假冒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柳军表示,2023年,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开展重点治理、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权利人、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维护,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在体制机制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原来的商标专利的执法仍然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来承担,但是相关执法工作接受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此外,还制修订《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定》《网络销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规指南》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行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立体。

在强化行政执法方面,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移送司法机关1376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剑网2023”、青少年版权保护季、“清朗·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网络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重点治理方面,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开展相关工作。2023年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办涉网侵权盗版案件1513件,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390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244万余条。查办侵权盗版教材教辅、儿童图书重点案件1130件。删除涉院线电影侵权盗版链接11.75万条,关闭非法网站(APP)224个,封禁反复侵权账户2075个吉林、湖南、浙江等地相继查办“急速影院”“简单追剧”等盗录传播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查获盗版影视作品80万余部/集,为内容创作主体造就风清气郎版权环境。

在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方面,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为权利人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局与地方共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0家,快速维权中心42家,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地方优质产业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有超过15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中心完成了预审备案,其中8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部委联动和央地协同,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衔接顺畅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机制,调解的优势日益显现。调解案件平均结案周期约为28天,有效解决了维权周期长的问题。

成绩取得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进入了深水区。涉著作权、商业秘密的犯罪案件数量上升较快。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较多。是案件网络化交织化明显,需要社会综合治理。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万勇表示,要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用,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高追赃挽损比例;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治理,共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直播带货这一新模式伴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挑战、新问题,监管部门正在探索解决方案。柳军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主要从3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一是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着力规范直播带货等网络经营活动秩序,依法惩处直播带货等领域违法行为。二是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平台管理、营销行为,明确“谁在带货”“带谁的货”,牢牢守住营销底线。将规范性文件《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上升为法定义务,进一步明确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的责任。三是持续深化监管执法,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压实平台和经营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购物环境,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经济日报记者 银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