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内黄:“三变”改革让村民“坐地生金”

夏先清 通讯员 刘小方 2023-03-20 17:46:56

“这里原来是沙荒地,土质差,管理收成都跟不上,村委会统一整合流转了出去,咱每亩能拿到400多元的收益,每天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挣70元,这真是好事儿呀!”说起土地整合流转带来的好处,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庄镇李流村李长海脸上难掩内心的喜悦与幸福。

如今的田块方正平整、水网畅通、麦苗青葱的喜人局面,得益于该村2022年推行的“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制度。

土地托管  昔日沙荒变“宝地”

李流村的400亩地原本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沙荒地,零零星星,坑坑洼洼,水路等配套设施也不齐全,群众个人流转每亩200元,都无人接手耕种。

2022年,李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这些零星耕地群众土地以每年每亩400元价格流转给河北省种植大户翟付营。

翟付营是种植能手,投资18万元对土地进行平整治理,新建了道路和喷灌设施,规模化种植无公害红薯、小麦。用上了喷灌浇水后,只需一个村民调节灌溉阀门,就可以完成几百亩的灌溉任务,省水、省工、灌水均匀。

在签订的租种合同中,翟付营租种3年后每亩地各付给村集体和群众不少于60元的分红。“现在出去打工的多了,种地的少了,很多村都有撂荒现象,特别是像我们村这种地质不好的农田,愿意种的人更少。这块土地目前已经是租种的第2年,村集体尽管没有得到分红收入,但是种植大户替村集体平整了土地、安装了节水设施,村民和集体已经获得受益。”李流村党支部书记李亚飞介绍,按照合同约定,预计到2025年,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益2.4万元,群众每年可直接增加收益2.4万元,间接每年增加收益8万元。

内黄县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鼓励发展土地托管,通过农户之间土地互换并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有效补齐农户土地分散的短板,由村集体对农户承包土地进行集中规划,统一整理,实现了农户“一户一田”集中连片、规模化、机械化耕作。

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26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和招标经营,选取专业农业公司,托管土地经营使用权,村集体和群众通过入股、服务等方式获取收益。

资产入股  发展特色产业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0年,梁庄镇冯庄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整合土地资源,将村内1400亩耕地全部流转,发展温棚瓜菜产业。

走进梁庄镇冯庄村的温室大棚产业基地,一座座圆拱形状的钢结构大棚整齐地分布于乡间小道两旁,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温棚里面,翠绿的苦瓜挂满枝头。“以前只在棚里种黄瓜,一个大棚能有4万左右的收入,现在学习了套种模式,黄瓜下去后,紧接着苦瓜就上市了。这建大棚投资太大,好多村民建不起,现在好了,村集体建好大棚,咱老百姓来租,投资少利润高,我这两个棚一年能挣10多万,这都是‘三变’改革给咱老百姓谋的福利啊。”冯庄村村民董庄志高兴地说。

冯庄村采取“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以温棚瓜菜和小米椒种植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蔬菜种植园区、育苗厂、蔬菜市场、农资市场、剁椒厂等五大经济板块。

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冯庄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冯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秀占说:“春节过后,我们召开村民会议,按照入股的30%分红。我们剁椒厂共有1530股,这次的分红资金是45.9万元。2年4个月时间,我们分红了两次,村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益,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

冯庄村“三变”改革的成功,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内黄县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发展、试点带动”,结合“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通过“农户+村集体+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等多种股份合作形式,已有41个村先后推行“三变”改革。广袤乡野间,大范围的土地整合,播下了农业现代化的种子,“生金流银”的蔬菜大棚让广大农民“坐地生金”,四季收入不断。

李流村的沙荒地也用上了喷灌浇水。 高新华  摄

冯庄村的温室大棚成方连片。高新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