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舆:“藏粮于技”稳步增产 “一田双收”初见成效

杨子佩 通讯员王东红 2022-09-26 17:36:02

日前,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的40万亩白芝麻正在紧锣密鼓的收割中,“芝农”们挥镰、扎捆、簇立,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一排排“四足顶立”的芝麻捆遍布广袤的田野,一望无际,其壮观景象如同沙场点兵。

小小芝麻,大有可为。近年来,平舆县白芝麻从种植面积到亩产量都在不断攀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芝麻产量要像芝麻花一样“节节高”,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规划和技术保障。平舆县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引导、扶持、奖励农户开展白芝麻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连片种植、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该县农科站先后培育出“舆芝十二”“舆芝十八”“舆芝十九”“舆芝二十”等白芝麻品种,并广泛推广种植。

“今年的芝麻亩产肯定在200斤以上,加上平舆的白芝麻品牌声名远扬,价格相比之下很有优势,又是一个丰收年!” 平舆县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立表示,他从2014年开始规模化种植白芝麻,从亩产不足100斤到现在的亩产200多斤,深切体会到了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平舆县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郭楼街道陈集村,拥有8000亩规模的白芝麻种植面积,眼下,该基地每天都会有400多名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白芝麻生产的奇迹。

“我们和种植户签订合同,全程指导帮助并高价回收,目前订单供不应求,这也是市场对平舆白芝麻质量的高度认可”陈小立告诉记者,得益于白芝麻收成好、价格高,广大种植户和周边务工群众的收入也水涨船高,除了芝麻收购价提高外,务工群众工资水平也提高不少,仅秋收一项就可达4000多元每人。

一直以来,白芝麻种植不能机收、劳动强度大是影响农民白芝麻种植积极性的一大瓶颈,实现机收成为种植户的梦想,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个梦想即将实现。

在该基地一大片白芝麻已经成熟,部分已干枯却无人收割。据介绍,该地块为130亩机收白芝麻品种试验田,是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白芝麻新品种“豫芝8307”,将择日进行机收试验。“你看,这个品种成熟后蒴子裂口小,使劲晃动籽粒还留在蒴子里,不容易脱落,非常适合机收,如果成功,将大大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陈小立边演示边信心满满的说。

藏粮于技,粮食产量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国家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之一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今年在平舆县落地并初见成效。

“一田双收”,顾名思义一块田地两份收入,比如稻田养鱼的新型种养模式早已司空见惯,但仅限于鱼米之乡,对于北方而言如何实现“一田双收”,此前还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今年秋季,平舆县的2000亩复合种植试验田“小试牛刀”,测产显示“首战告捷”,近日正在进行大面积收割作业。

9月20日,在平舆县郭楼街道陈集村,一台台收割机穿梭田间。这是一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种植大户陈小立和平舆县植保站工作人员正在察看玉米大豆的收割情况,记者现场获悉,该试验田亩产玉米1000斤以上、大豆200斤,“一田双收”成为现实。

平舆县特产众多,其中以白芝麻最为著名,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该试验田就位于平舆县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白芝麻生产基地,该县白芝麻产量高、质量好的一大“秘诀”就在于此,据介绍,如果白芝麻连年种植就会出现病虫害,从而导致减产歉收,每隔两年必须改种一年其他的农作物,当地农民称之为“换茬”。

刘广峰是平舆县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他在现场告诉记者,白芝麻如果连续种植两年以上就会出现枯萎病,因大豆与根瘤菌存在共生关系,在大豆生长过程中,根瘤菌在吸收土壤中病毒的同时又能释放大量有机氮,可把土壤改良为益于白芝麻生长所需的环境,从而达到让白芝麻增产提质的目的。

“玉米的株距减小,每亩株数不变,多出的空间种大豆,说白了,豆子就是白拿的。”陈小立高兴的说,“今年大豆亩产200斤,市场价4块钱,除去成本一亩地增收700元没有问题。”

“但由于是第一年采用这种复合种植新模式,其间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刘广峰指着未收割的大豆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施肥不当,大豆个头高、结荚稀,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相信明年的大豆产量会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