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造!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通车

柳洁 通讯员 邢影 吴茜 2022-06-26 17:15:52

“经过7年多的建设,我们的‘梦想之桥’终于通车了!”6月25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两岸一片欢腾,这座由中铁大桥院参与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梦想之桥”飞架帕德玛河,天堑终于变通途。

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之桥”,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桥梁建造项目之一。该大桥采用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梁结构,上层为双向四车道公路,下层为单线铁路。大桥全长约7.7公里,项目总造价约15.49亿美元,是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基建工程项目。  

深耕海外业务多年的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陈德柱介绍,帕德玛大桥建设中,中铁大桥院多次与国际顶尖技术团队同台竞技,均能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业主和各合作单位的赞赏与信任。

8年建设过程中,中铁大桥院攻关突破了一批制约世界桥梁科技发展的关键性和重大技术难题。

2014年,中铁大桥院签订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施工勘察设计合同,该院海外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杨永波成为第一批奔赴现场的员工。帕德玛大桥勘察设计完全按照欧美标准实施,岩土工程领域几乎所有最尖端的原位测试技术均在本项目应用,这给勘察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世界著名的欧洲岩土勘察公司曾扬言,中铁大桥院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并提出以合同报价5倍的价格“帮”中铁大桥院完成这个项目。这深深刺痛杨永波和项目团队的心。

“必须啃下硬骨头!”杨永波带领团队顶住压力,争分夺秒钻研各种技术文件,如大海捞针般争取获取有效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半月,所有技术难题均被攻克,并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创造性的发明“多层套管静探技术”,创造水上超深静探孔新纪录。以帕德玛大桥为依托,中铁大桥院先后取得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勘察成套技术在国内深中通道、海太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勘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帕德玛河的河床都是由粉砂组成,极其松软,深度超过150米,不仅承载力极低,而且极不稳定,因此基础施工成为该桥建设的最大难点。”中铁大桥局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项目总工余本俊介绍,为了让主墩能牢牢立于水中,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每个主墩由6根直径3米、长120米、重550吨的超级“巨无霸”钢桩构成,钢桩的斜度为1:6,仿佛是凳子的6只脚。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桥梁钢管斜桩,在国内也是最长的钻孔桩,大桥局为此专门制造了当时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压打桩锤,施工所采用的超大直径钢桩插打工艺在世界上无先例可循。“3000千焦约等于10吨重的物体从30米高空落下来的能量,而一根钢桩往往需要以这样的能量捶打两到三万下,才能插打到位。”余本俊介绍打了个比方。

除此以外,工程所在地面还要临高温、暴雨、大风、大雾、洪水、雷击、流沙和冲刷等多项极端恶劣天气的挑战,尤其是在洪水期,主河槽流速达4.6米每秒,工程船难以在水中停靠,几乎不能施工。而到了枯水期,又会出现航道淤积,施工过程中需不定期进行航道疏浚。建设以来,项目部已开挖粉砂达4000余万立方米,堆起来可以填满4个西湖。

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副经理沈涛介绍,孟加拉国资源匮乏,项目所需物资、工装、设备、材料等资源,都要从国内、跨洋运输到现场,其中就涉及了10多个国际公司,施工资源组织难度大。由于国际化程度高、文化差异大、工程标准不一,最初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经过不断学习和磨合,项目部已经能顺畅地沟通交流。

随着帕德玛大桥及铁路与公路连接线的建设,曾经荒芜的帕德玛河北岸已经开始有人购买土地,并建设工厂、加油站。胡马雍是马瓦镇上一家炸鸡店的老板,因为小镇离项目部很近,自大桥开建以来,他的生意慢慢变好,店面也由街边摊升级为现在的砖瓦卷帘门小店。而在项目部工作两年的孟籍员工乌兹扎,从一个对测量一无所知的“小白”,成长为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GPS等测量设备的操作的“熟手”。他们家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以前家里7口人住在3间总面积不到40平米的小屋内,现在已经盖起了两层楼的敞亮新房。据统计,自开工建设以来,中铁大桥局已经为当地创造5万余个就业机会。在项目工作的过程中,这批孟籍员工的职业技能也得到了良好提升,大桥竣工后还能继续服务于孟加拉其他项目。

作为孟加拉目前最大的基建项目,帕德玛大桥将把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同首都达卡连接起来,让帕德玛河两岸的居民告别千百年来靠摆渡往来的历史,原本7、8个小时的过河通行时间可缩短至10分钟。西南部海域生产的海鲜等商品的新鲜度和存活率大幅提升,周边渔民收入更有保障。经初步估算,大桥会为孟加拉国带来每年1.5%左右的GDP的增长,受益人口超过8000万。同时,帕德玛大桥是中国和泛亚铁路的南部连接点,也将成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邢影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