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发起人牟云:做生态公益服务小蜜蜂

本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 2022-06-26 06:45:39

  “受疫情影响,前段时间垃圾分类宣讲进小区有所耽搁,现在疫情防控压力小了一点,赶紧把工作转起来。”正好赶上垃圾投送时间,牟云穿上印有“小蜜蜂”标志的绿马甲,一路小跑,赶往附近姑香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房,进行垃圾分类、识别、纠错的宣讲。

  牟云是江苏苏州“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观苏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场时,堆积成山的垃圾让我震撼,我也在反思,垃圾分类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牟云说,2019年,在共青团苏州市委和苏州市城市管理局的共同支持下,他发起了“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践行垃圾分类。

  30岁出头的牟云,已经是苏州生态公益服务事业的“老把式”了。“大学读书期间,我就热衷于公益事业,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是公益志愿服务,我都积极参加并乐在其中。”大学毕业后不久,牟云接手了苏州小青团公益服务中心,为了方便服务群众,他干脆辞去了在移动公司的公职,成立了苏州做件好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全职公益从业人员。

  “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牟云伸来了援助之手。他组织的弱势群体帮扶和助残服务项目帮扶,让我的人生获得了‘光明’。”孙小伟是苏州姑苏区的一名视力残障人士,因为视力障碍,曾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如今,他成了苏州做件好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话务接线员。“得益于这样的就业平台,我们可以更有尊严地生活。”孙小伟说。

  从去年开始,孙小伟又多了一个新岗位:“小蜜蜂”垃圾分类小区督导员。孙小伟说,最多的时候,公司150多名残疾人全都加入到“小蜜蜂”志愿者宣讲和督导活动中,在工作之余多了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

  “做公益最怕的是居民不理解、不支持。我们首批招募的志愿者只有170多人,要面对全市4800多个小区、上百万户居民。”牟云坦言,在垃圾分类刚起步阶段,常常会面临分类标准不同、居民强烈反对等重重困难,很多人甚至担心引发矛盾而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公益事业,牟云总是很乐观也很有激情。“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牟云把志愿服务宣讲和垃圾分类解读作为抓手,通过地毯式“扫楼”,提高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最多的时候,志愿服务队一天之内在30多个小区同时开讲座。最密集的时候,一个晚上我连爬了3栋楼,走访了500多户居民,虽然辛苦,但累并快乐着。”牟云说,通过一场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公共场所的真情宣讲和耐心沟通,不仅找到了打开居民“心门”的钥匙,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真心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核心志愿者近600人,普通志愿者已达7000人,并成立了2支拥有186名成员的高校子团队。”牟云自豪地说。

  在牟云的带领下,“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自正式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宣讲2000余场,覆盖苏州市6个城区和4个县级市。“小蜜蜂”飞舞在苏州的各个角落,线下服务市民3万余人,线上服务超25万人次。与此同时,牟云还组织“小蜜蜂”志愿者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宣讲培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垃圾分类进机关系列宣讲、各区蜂巢阵地建设、垃圾分类宣传氛围营造、社区垃圾分类整体运营改造活动,在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人说,做垃圾分类公益事业,单从物质上来说,是个付出大于回报的事情,可我却觉得,看着一粒粒垃圾分类的文明种子在大伙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看着整座城市因为垃圾分类而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这就是‘物’超所值。”牟云说。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如今,苏州“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几乎是家喻户晓,每到垃圾投放时间,一只只“小蜜蜂”便开始在垃圾分类收集房旁飞舞,如同一道道绿色风景线。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收获最大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坚定了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的决心,今年准备成立‘小蜜蜂’联盟,扩大朋友圈,壮大同行队伍,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牟云表示,下一步,在继续做好垃圾分类宣讲的基础上,力争将“小蜜蜂”垃圾分类普通志愿者人数拓展到超过1万人,并不断拓展公益事业外延,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