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精心呵护生态环境“高颜值”

潘世鹏 2022-05-21 14:49:22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海南将如何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如何加快推进标志性工程建设?如何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从海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专场获悉,2018年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海南省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潘世鹏摄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伍晓红介绍说,海南精心呵护生态环境“高颜值”。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4%,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7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3微克/立方米并保持两年,平均每年下降1个单位。2021年全省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4.2%、优良率44.2%,整体水质达到治理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反映全省总体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EI)为80.41,持续保持优级,较2017年的77.47进一步提升。海南岛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保持在60%以上。2021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9%,较2017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下降11%和25.45%,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7.9%,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开展多个生态文明前沿领域的立法实践,“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禁塑”、排污许可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县的GDP考核,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指标体系中赋予“生态环境保护”类最高权重。伍晓红表示,下一步,将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这一海南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不断拓展、深化、丰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

图为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自然风光。潘世鹏摄

“六水共治”是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梁誉腾说,海南省谋划部署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六水共治”已成为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今年1月4日全省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全省上下同心,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六水共治”体制机制已经建立。项目为王推动治水攻坚。按照“保续建、保硬任务、保两年目标”的思路,优先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优先推进黑臭水体、长期不达标断面水体治理,优先支持能落地见效实施性强的项目,建立治水项目库,结合前期工作、要素保障情况,科学统筹2022年治水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齐抓共管治水初见实效。制定年度工作要点,31项任务细化到季度,将污水处理能力、管网集中收集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26项指标量化分解到市县,对表实施,治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是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海南要实现2030年禁售燃油车目标,需要保持保有量占比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孙于萍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海南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的提问时表示,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一致努力,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交出了一份满意成绩,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14.6万辆,较“十四五”初期6.4万辆增幅超12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也从“十四五”初期4.2%升至8.3%(接近翻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居全国“第一方阵”。为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接下来,将从“禁售、推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按照省政府关于逐步逼近“禁售燃油车”的目标要求,优化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从源头降低燃油车的增量;二是落实省政府部署,实施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奖励措施,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三是按照“车桩协同、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相信通过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激励措施,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有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经济日报记者 潘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