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石油平台通航风险防范演习在津举行

商瑞 通讯员 侯丽娜 2021-07-27 13:06:06

7月26日,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域通航安全风险防范演习在天津举行。该次演习是全国首次融合卫星通信、微波自组网和海岸电台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程可视化通信指挥演练,也是国内首次石油平台防碰撞与客轮大规模人员疏散相结合的演习,是国内现场通航环境最复杂、模拟情况最丰富、规模最大、距岸最远的一次海上搜救综合演练。

渤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两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在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总体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水域内规划航路25条,规划锚地67个,分布着14座港口,万吨级以上码头741个,172座钻井平台,海底管线错综复杂,海上油田勘探开发活动频繁。“十三五”期间,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共处置海上险情184起,调派救助船舶626艘次,调派救助飞机46架次,救助遇险船舶175艘,救助遇险人员1663人,救助成功率98.11%,较“十二五”期间上升0.8个百分点。对此,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了本次演习。

演习科目包括了客轮大规模人员转移、伤员转运及医疗救治、应急拖带、落水人员搜寻救助、船舶消防、船舶堵漏、溢油围控清除、石油平台人员疏散8个科目,共有19艘船舶,2架飞行器(包括1架直升机、1架无人机),8台救护车辆,400余人参演。

整个演习过程中,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充分发挥陆基指挥协调、海基应急处置、空基监视监测和天基通信传输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应急体系效能,借助于融合卫星通信、微波自组网和海岸电台等多种技术手段于一体的“海上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多维感知、全域抵达、高效协同、智能处置,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速度、决策指挥效率和应急处置效果。

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杨哲介绍,此次演习有助于提升天津市海上搜救应急处置能力和交通管控能力,对于高效实施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保障海上油田生产作业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构建与世界一流港口相匹配的水上搜救工作格局,实现水上搜救高效联动,全面提升天津市水上搜救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商瑞 通讯员 侯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