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显示:我国75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近50年来扩大7.46倍

沈慧 2021-03-05 23:36:06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增祥研究员带领的国土资源团队发布了1972年至2020年中国典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数据库。结果显示,近50年来,中国城市扩展具有普遍性、阶段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城市扩展与重大政策实施和国家战略部署具有时间一致性,能够清晰地反映“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具体来说,研究显示,改革开放近50年来,中国城市蓬勃发展,城市用地规模增加明显,提高了建设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构成中的比例。75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合计达到30521.13平方千米,较监测初期扩大了7.46倍,总面积扩展26914.88平方千米。中国城市扩展速度总体呈增加态势,先后经历了1972年至1987年的低速、平稳扩展期,1987年至2000年的快速扩展期以及2000年之后的加速、波动扩展期。在“十三五”末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扩展均明显减弱,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等国家规划的实际效果。

研究还显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城市扩展对耕地占用的情况显示,城市扩展对耕地保护造成了持续性的压力。不同时期耕地对城市扩展的贡献率在50%至70%之间波动,整体上呈现比例降低趋势,反映了国家在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相关政策的成效;不同规模城市中,巨大城市(人口>1000万)扩展占用耕地比例最高,达61.59%。城市扩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据了解,目前,该数据库包括4个直辖市、28个省会(首府)城市、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41个其他城市(含5个计划单列市)在内的75个典型城市1972年至2020年的现状及扩展动态情况。城市选取综合考虑了城市的行政级别、城市功能、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情况、经济与人口状况等诸多因素,确保了监测结果在多个维度的应用。监测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城市扩展信息,保证了全国尺度城镇用地信息提取的精度。数据库采用现状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同步建设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城镇用地的过程,有利于从区域土地利用整体的角度分析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和影响,同时支持以重点解剖的方式开展区域土地利用研究。数据库能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及粮食安全相关政策制定、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及国土空间纲要编制提供科学数据基础。

国土资源团队将对中国城市进行持续监测,且适时增加监测城市数量,并结合团队自主建设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等时空数据库,实时、全面地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扩展及其区域影响的全貌。(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