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春节前食品安全执法检查

沈则瑾 2020-01-21 23:43:35

1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队分10个检查组,对万象城购物中心和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的餐饮、食品流通、特殊食品经营企业以及黄浦区和松江区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检查针对节日市场消费量大、消费者投诉举报多、和群众日常生活必需食品等特点,以承接大型宴席(婚宴、年会、年夜饭等)的饭店、大型超市等食品(酒类)经营者为重点场所,以年夜饭半成品、肉制品、乳制品、婴幼儿食品、水产品、酒类、糕点、保健品等食品为重点产品,加强节日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节日市场供应与食品安全。

此次检查,执法总队共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2户次,共发现问题单位10户,问题数21个,现场开展快检28件,不合格8件。大部分检查企业能够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

1月21日上午,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万象城,开展春节前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对进口食品、母婴用品、生鲜食品,以及餐饮进行集中检查。

在万象城地下一楼的Ole'超市内,执法人员展开节前排查,先后对进口食品、婴幼儿乳粉、生鲜食品等展开监督检查。进口食品的标识标签是否齐备和规范,是检查的一项重点。

在生鲜区域,执法人员对三文鱼的销售提出批评。他们告诉记者,另一处日料区域的三文鱼供直接生食,工作人员需要在严格的食品安全规范下进行切片,且保质期短。但这里销售的是分割好的非即食三文鱼,和块装银鳕鱼、贝壳类生鲜一同销售,不能够直接生食。现在只在包装盒上打上“加工后食用”,而不是按规范标注“需熟制后食用”、“非生食产品”等警示语。执法人员在现场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Ole'超市经理蒋先生表示,将立即对销售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整改。

今年1月中旬,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制定出台《食品销售单位现场制售非即食三文鱼等特定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指南》。根据规定,非即食的三文鱼标签内容应包括品名、产地、加工(分割)日期时间、保质期(食用期限)、单价、净含量、销售价格和警示语等。

随后,记者又随执法人员来到万象城5楼的餐饮区域。执法人员对喜凤楼餐厅的进货台帐、冷菜操作间、饮料区域进行监督检查。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三支队负责人王巍介绍,冷菜间有操作员工没有佩戴口罩。经过现场ATP快检,执法人员发现餐桌上摆放的个别餐碗存在指标超标的问题。执法部门同样已要求喜凤楼进行整改。

从元旦至春节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5133户次,监督抽检食品1052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6件,受理和处理食品投诉举报265件,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40余场次,3000余人次。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场监管局成立了5个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不通知企业、不打招呼、不听区市场监管局现场汇报、不需区市场监管局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的方式,分赴16个区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指导各区加强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共检查了5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其中食品生产企业5家,食品经营企业11家,餐饮企业39家,对其中19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立案1起。现场检查情况已及时通报各区市场监管局,并要求各区进行跟踪检查,督促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

照片说明:万象城地下一楼,执法人员展开节前排查,正在对生鲜食品展开监督检查。本报记者沈则瑾 摄

照片说明:执法人员正在对喜凤楼餐厅的饮料区域进行监督检查。本报记者 沈则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