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表《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

郭静原 2019-03-27 09:12:47

国新办今日发表《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白皮书全文约2.5万字,运用大量史料和新旧对比,揭露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极端黑暗,揭示了民主改革在西藏发生的历史必然和重大意义,再现了新西藏生产力得到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壮阔历史画卷,反映了60年来西藏政治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平等团结各方面的历史进步。

1959年之前,旧西藏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被完全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宣布解散压迫西藏人民数百年的西藏地方政府,昔日的农奴当选为农会主席和委员,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民主改革。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更是一次新生。“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也成为管理西藏地方社会事务、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西藏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罗布顿珠说。

罗布顿珠感慨道,“旧西藏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靠人背、靠骡马牛驮运。但现在包括交通、水电、通讯等四通八达,现代意义上的交通道路已长达9万多公里,曾经没有出过门、从来没有见过飞机、没有听说过汽车的百万农奴,现在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自由出入;过去靠着油灯照明,现在家里灯火辉煌,一个开关全家照亮,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权发展。”

然而,西藏仍是全国唯一的省区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这场脱贫攻坚战该怎么打?“纵向比,通过实施脱贫攻坚,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横向比,西藏具有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扶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较大的特点,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确实还有一些差距。”罗布顿珠介绍,为此,自治区政府坚持严明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抓脱贫攻坚,坚决做到一家一本台账,一户一个扶贫计划和措施,一个一个进行扶贫,不摘帽不罢休,为使老百姓尽快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截至目前,西藏共实施2300多个扶贫产业项目,带动21.1万贫困人口;2016年以来,已实现55个贫困县(区)摘帽、4714个贫困村(居)退出、47.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之前的35.2%下降到现在的6%以下。“如今还剩下19个贫困县需要继续摘帽、662个贫困村需要退出、15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这些都是条件最差、海拔最高、地处最偏远的地方,但我们已做好足够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有信心带他们脱贫。”罗布顿珠说。

近年来,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斐然。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任京东介绍,经过60年发展,西藏已彻底摆脱医疗卫生落后的局面,基本实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医疗服务、妇幼保健、藏医藏药、疾病防控等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原有的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全区性传染疾病基本得到控制,各类传染病、地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自治区级、市地级医院和71个县级医院陆续得到改扩建,覆盖城乡的自治区、市(地)、县、乡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核心区,保护好西藏高原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介绍了西藏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方面实施的三大举措: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并相继出台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指导意见;二是生态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西藏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2001年以来累计兑现森林、草原、湿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各类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达316亿元;三是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西藏先后实施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工程和“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现有141种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西藏特有鸟类物种,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资源开发,西藏自治区始终把生态安全作为底线,保护环境是第一要求。我们在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罗杰说,目前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良好。大江大河的源头区、草原、湖泊、湿地、天然林、水生态、地质遗迹等得到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依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经济日报 记者:郭静原 见习编辑: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