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新一轮轨交热”:非网传集中审批

顾阳 2019-01-22 19:00:55

近一个月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是不是又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迁。 

记者:最近有不少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您觉得我国需要这么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吗?

刘迁:我认为,首先,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过去几年,城镇人口每年都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多了,相应的交通出行需求也快速增长。目前,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最头疼的难题。但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道路系统不发达,空间布局紧凑,无法通过拓展道路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一条线路能力相当于十几条快速路的能力,且准点不堵车,不产生污染排放,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首选。

二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除个别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外,大部分城市还处于网络构建阶段,而轨道交通又是一个网络效益非常显著的系统,只有尽快形成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国外发展经验看,也都有一个集中建设阶段,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也正好处于这个阶段,这是必经之路。

三是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成本还相对较低,正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好时期,否则未来建设成本可能更高。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建设轨道交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众所周知,轨道交通投资比较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会不会给这些城市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刘迁:从近期获批的城市看,都是我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论经济总量、财政指标还是线路客流指标都是满足《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要求的,都是有需求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

其次,此次批复的只是建设规划,是对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安排,相当于项目立项。后期项目还要经历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招标等过程才能实质性进入施工阶段,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从轨道交通建设规律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工期一般是5年以上,这些投资将在未来5-6年甚至是7-8年间内逐步投入,而不是一次性集中投入。国家批复这些规划前,对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需求进行了充分测算,都是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不会对城市财政产生过度负担。 

记者:这次国家相对短时间内审批了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有什么原因吗?

刘迁:这次批复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本次批复城市的上一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基本将于2020年前后到期,目前大部分已批项目已经完工,剩余少部分项目土建也基本完工,为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城市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上报新一期建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审批的时间相对集中,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2017-2018年我国处于轨道交通审批政策的调整期,直至2018年7月国务院出台52号文。利用这段政策调整期,各城市已经对新一期建设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建设规模、投资强度进行了调整,方案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完全具备了审批条件,符合文件要求,成熟一个办理一个,并不是网上传的集中审批。

记者:现在大家热衷于对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数据进行排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件事您怎么看?

刘迁:这说明大家对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关注度很高,这是好事,有利于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但同时我也要在这里强调一点,统计数据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原因,由于我国城市差异较大,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投资规模、运营效果等数据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发展特点,但不能代表全部。简单地把各个城市数据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简单比较,容易引起一些地方盲目攀比,不利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理性健康发展。希望大家用科学、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把注意力回归到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服务的初心上来,量力而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经济日报 记者:顾阳 见习编辑: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