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

乔文汇 2025-04-15 14:09:25

今年,新疆聚焦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战场,以扩边为重点,稳步拓展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深入推进光伏治沙、生物治沙,以及特色沙产业标杆项目建设,让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深度融合。4月,记者走进和田地区,探访治沙人用汗水与智慧,在沙漠中书写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精彩故事。

在和田地区和田县阿和公路西侧群众治沙点,该点位治理面积达1万亩,通过选择抗干旱、耐盐碱、耐瘠薄,又兼具经济价值的树种,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经济效益。和田县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生虎介绍:“我们采用群众与企业治沙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大企业投入,让小农户自行投入,政府完善基建,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群众增收双赢。”农户艾克木·买提克然说:“自家承包了50亩地,种大果沙枣可以改良土地而且利润较高,后期计划套种桃子和杏树。”

和田地区治沙一线。李朝阳 摄

于田县和民丰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合理布局沙生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和规模,因地制宜发展肉苁蓉、罗布麻、甘草、瓜蒌、板蓝根等适种中药材,并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链条,努力实现治沙富民可持续发展。

治沙群众在铺设水管。李朝阳摄

于田县在沙漠治理中正在探索一条绿色经济新赛道。新疆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国英表示,在经过市场调研后,觉得中药材有发展前景,就在去年11月筹建了试验田,找出适合于田本地种植的药材进行推广。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表示,于田县致力于打造新疆中药材集散地,专门成立了中药材交易市场,聘请安徽的专家担任技术员,从种植到采收全程跟踪指导。

阿热勒七仙女防沙治沙标杆项目区属于重点设施保护区、绿洲风沙危害区。“阿热勒乡为玫瑰之乡,有近千年玫瑰种植历史。2024年,该标杆区重点设施的两万亩防沙治沙地已经全部种完,大部分为红柳和梭梭。”阿热勒乡党委书记蔡显富介绍道,今年将继续种植玫瑰,选择用乔灌木结合的方式对玫瑰进行保护。同时支持百姓穿插种植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现在玫瑰花鲜花卖到了1公斤30元,每亩地收入最少3000元。

沙生经济作物肉苁蓉长势良好。李朝阳 摄

据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邓晓波介绍,于田县在治沙过程中形成了“于田做法”,其核心是“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分片到户、就业增收、持续治沙”,把防沙治沙和群众收益紧密挂钩,吸引和支持全民参与产业治沙。通过划地到村、包地到户、确权到人的方式,将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承包给农户,明确每户申请承包30—50亩,确保主体群众治沙又致富。

草方格沙障。李朝阳 摄

在民丰县后河坝“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叠加治理区,新疆塔漠鑫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麻晓兵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承包22000亩地,去年9月开工,已经完成一半,预计今年年底能全部完成种树任务。叠加种树以后,三四年后树成活的话就能实现稳定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