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沂河新区:种植园里吹来“控产风”

王金虎 2025-03-13 17:27:52

刚过惊蛰节气,在山东省农业强镇——山东临沂沂河新区梅家埠街道,却频频听到一个新概念:压低亩产。

由千百年来的追求“高产”,到如今的适度“压产”,梅家埠农业这是唱的哪一出?

梅家埠位于沭河西畔,7.2万亩土地肥沃而湿润,随便挖一条沟,翻出的新土都呈现出“油亮”的状态。撒上种子、施上化肥,小麦亩产千斤、瓜果亩产万斤,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然而,发生在全国的阳光玫瑰“翻车”事件,深深刺痛了各地果农。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瓜果种植领域,虽然不像阳光玫瑰那么明显。随着收益的下降,梅家埠的葡萄种植逐渐减少到3000多亩,甜瓜种植稳定在7000多亩。

如何避免果贱伤农?

他们注意到,即便阳光玫瑰卖出了白菜价,但日本的“晴王”葡萄每串仍高达500元,而云南对葡萄实施“精品认证”后,价格依然坚挺。这说明决定瓜果价格的是品质,而保证好的品质就不能盲目追求高产。一股“控产风”,从去年开始吹拂到梅家埠的种植园里。

“不用化肥很重要。”种植大户武可堂认为这是压低产量提高品质的首要一条。走进甜瓜大棚,他蹲下来比划着介绍,甜瓜坐果的时候,往根部浇灌两次豆汁、一次鱼蛋白,平时再施用些土杂肥、豆饼之类的。“算下来,比用化肥还要节省。”武可堂说,“这样结出的瓜,个头不大、果型也不好看,但是品质一下就提上去了。”

“疏花疏果是控产的必要一环。”醋庄前村党支部书记武心会走进葡萄大棚,在葡萄植株旁现身说法,“一株葡萄能结20多串,我们只保留12串;一串葡萄能结200多粒,我们减少到60粒,每串大约1.3斤的样子。”这样一来,葡萄能更好地吸收养分和阳光,容易“上糖分、上口感”,品质也就提升了上去。“产量减少了60%多,但收入将成倍增加。”

作为特色农业镇街,梅家埠拥有“醋庄葡萄”“梅家埠甜瓜”两大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册农业品牌16个,无公害及绿色食品认证14个,初步形成了近10亿级农业发展规模。

“由大到强,由粗到精,提升品质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富民强街。”梅家埠街道党工委书记伊传斌说,街道已经完成两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标准制定,今后符合品质标准的才能冠以地理标志名称。这一套标准涵盖了育种、施肥、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亩产量也是一项指标。

亩产降下来,收入就能提上去吗?

武可堂种瓜30年,包了100亩地,建了24个大棚。往年收获季,他每天凌晨两点动身,开着大三轮到菜市场批发甜瓜,不但非常辛苦而且价格也只能被压得很低。如今,他提升了甜瓜、草莓、小西红柿的品质,吸引了临沂城的“吃瓜群众”纷至沓来。每斤13元到15元的价格,比对外批发价格高出了至少一倍。每年5万斤甜瓜、2.5万斤草莓和1.5万斤小西红柿,在田间地头就被售卖一空,也为武可堂带来了每年100多万元的毛收入。